种桃种得春一原,逃死逃得秦外天。
杀鸡为黍替草具,不识晋语犹秦言。
昨日相逢今日别,流水落花行路绝。
鸡黍更从仙隐设,疑是齐东野人说。
典午乱多仍治少,此事明明不分晓。
一秦才灭一秦生,避世避人还避秦。
忆昔怒驱丞相去,犹思上蔡东门兔。
纵有封君禄万钟,争如食邑桃千树。
空山惜日见日长,秦民怨日偕日亡。
恨身不为治时草,不恨祖龙长不老。

桃源行

种桃种得春一原,逃死逃得秦外天。

杀鸡为黍替草具,不识晋语犹秦言。

昨日相逢今日别,流水落花行路绝。

鸡黍更从仙隐设,疑是齐东野人说。

典午乱多仍治少,此事明明不分晓。

一秦才灭一秦生,避世避人还避秦。

忆昔怒驱丞相去,犹思上蔡东门兔。

纵有封君禄万钟,争如食邑桃千树。

空山惜日见日长,秦民怨日偕日亡。

恨身不为治时草,不恨祖龙长不老。

注释

  1. 桃源行: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通过描绘桃花源的景致和渔人的遭遇,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 种桃种得春一原:种植桃树,收获了一片春天的景色。
  3. 逃死逃得秦外天:逃避死亡,寻求另一种生活方式,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外。
  4. 杀鸡为黍替草具:用简单的食材来替代日常用品,反映出生活的简朴与不易。
  5. 昨日相逢今日别:昨天还是朋友今天却要分开,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6. 流水落花行路绝:形容旅途中看到的美丽景象,但同时也预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7. 鸡黍更从仙隐设:更加向往那些隐居山林的生活,如同仙人一般。
  8. 齐东野人说:引用古代传说中的“齐东野人”,可能指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或思想观念。
  9. 一秦才灭一秦生:一个朝代的灭亡又伴随着新朝代的诞生,反映了历史的循环和兴衰。
  10. 避世避人还避秦:在乱世中,选择远离世俗纷扰,避开政治的中心,寻找一种宁静的生活。
  11. 忆昔怒驱丞相去:回忆起过去愤怒地赶走了丞相,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或人物。
  12. 上蔡东门兔: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东门之变的典故,反映了对政治动荡的关注。
  13. 纵有封君禄万钟:即使拥有封国的俸禄和财富,也不如拥有一片桃林来得珍贵。
  14. 空山惜日见日长:在空无一人的山中,感叹时间的流逝,珍惜每一天的美好。
  15. 秦民怨日偕日亡:秦朝的百姓怨恨时间流逝,如同自己的生命也随之消逝。
  16. 恨身不为治时草:如果自己不能像治理国家那样治理社会,会感到遗憾。
  17. 祖龙长不老:秦始皇的形象被视为永恒不变,但同时暗含对其政策的讽刺和批评。

译文

桃源行
种下桃树,春天的原野便开满了桃花;
逃避死亡,在秦代的境外寻找一片净土。
杀鸡做饭、以黍米代替草席,听不懂晋代的话,说的是秦国的语言。
昨日相逢,今日分别,流水无情,落花飘零,道路阻隔。
再次前往那神仙般的桃花源,怀疑是在齐东的野人那里听说的。
历史混乱多于稳定,治理总是少于破坏,这一切多么不明白。
一个朝代消亡,另一个朝代又重生,为了躲避世人和世事,我选择了远离秦朝。
怀念当年愤怒地赶走丞相,仍然思念着上蔡的兔子。
即使有了封君的俸禄和万钟的家产,谁又比得上拥有一片桃林?
在空空的山中看着太阳一天天地升起,秦朝的百姓怨恨时间流逝,就像自己的生命也在消亡。
我不羡慕那些能够治理时代的贤人,也不恨那永恒的秦始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源的描写和渔人的冒险经历,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诗中不仅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风光,更通过渔人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全诗一反历来桃源诗以景象描写为主的传统,而着眼于历史的兴亡,展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间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