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苕秋晶晶,君子尚此洁。
渊渊方寸地,上善固一辙。
白蘋对红蓼,亦各振清冽。
况复芬陁利,穆若谢炎热。
譬彼寒水玉,温其出冰雪。
其中富涵蓄,其响亦疏越。
有德必有用,无瑕更无缺。
允属清庙器,合在东序设。
君家圣贤学,拟续邹鲁绝。
正音久不作,倩君木为舌。
风月小鸿沟,矧乃龙首杰。
伟兹真富贵,弗与颜原别。
辉辉近芳日,朣朣袖华月。
馀光散遐隐,四海俟昭晰。
遗直在山林,放言敢辞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袁状元的品行、学问、才华都予以高度赞扬,并表达了对袁状元前途的美好祝愿和对他人格的高度赞誉。全诗共八句四十字,每句五言,押平声韵,用典较多。

“碧苕秋晶晶”,“苕”即“苕草”,即“蔉”(音chì),一种植物名。“碧苕秋晶晶”,形容碧绿的荻花在秋风中摇曳,光彩熠熠。“君子尚此洁”,君子崇尚这种洁净的美。

“渊渊方寸地”,“方寸”指心,这里比喻为心地,意谓心胸如一方方寸地一般宽广开阔。“上善固一辙”,“上善”指最美好的品德。“一辙”指同一轨迹。“亦各振清冽”,“亦”通“抑”,意思是也都能振奋着清冽的志气,奋发向上。

“况复芬陁利”,“芬陁利”是一种香料,此处借指芳香之物。“穆若谢炎热”,“穆”通“沐”,沐浴的意思。“谢炎热”意指沐浴在芬芳馥郁之中,感受清凉怡人。

“譬彼寒水玉”,“譬”比况连缀之意。“寒水”喻指清白高洁的品质。“玉”象征高尚纯洁。“温其出冰雪”,比喻像玉一样纯净无瑕。“其中富涵蓄”,“涵蓄”指包容、蕴藏。“其响亦疏越”,“响”比喻声誉或名声。“疏越”指名声传播得远。

“有德必有用”,“有德”指道德修养好的人。“必”表示肯定。“无瑕更无缺”,“瑕”瑕疵,污点。“更”代替,替代。“无瑕”指完美无缺。“允属清庙器”,“允”确实的意思。“清庙”代指清雅崇高的地方,也指贤者所居之地。“东序”,《礼记·王制》说:“天子立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郑玄注云:“天子立后以适室,夫人以下皆立妾。”这里泛指宫廷内的女性侍从。“合在东序设”,意为她们应当安排在宫廷之内。“君家圣贤学”,“君家”指你袁家。“学”指学问。

“正音久不作”,“正音”指的是纯正的语音。“久不作”,指很长时间没有人演唱。“倩君木为舌”,“倩”通“请”。这里的木,指木头。“木为舌”,指请你用木头来唱一曲。“风月小鸿沟”,“风月”指自然风光。“小”通“肖”,“小鸿沟”比喻小的鸿沟,比喻距离之近。“况乃龙首杰”,“况乃”犹且。“龙首”,即龙头。“杰”杰出之人。“伟兹真富贵”,“伟”大。“兹”代词,这个。“真富贵”,真正的富贵。“弗与颜原别”,“弗与”同“不与”。“颜原”指颜回。《论语(子路)》:孔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子路)》: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呢?他一心一意求学而不懈怠,快乐而忘却忧虑,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啊!”)。“颜原”,指颜回。“弗与”表示不同意,不同意颜回离开。“辉辉近芳日”,“辉辉”光明的样子,形容阳光灿烂。“朣朣”,明亮的样子。“袖华月”,“袖”通“秀”。袖里的月亮,指月光皎洁。“袖华月”,形容月光洒落在衣服上,显得格外明亮。“馀光散遐隐”,“遐隐”远去的影子。“四海俟昭晰”,“四海”指天下。“俟”等待。“昭晰”明白清楚。“遗直在山林”,“遗直”指未被任用的贤才。“在”,存在。“山林”,隐居于山林之中。“放言敢辞拙”,“放言”指放开胸怀说话。“敢辞拙”,不怕说自己愚蠢。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袁状元的品性、学问、才华予以高度赞扬,并表达了对袁状元前途的美好祝愿和对他人格的高度赞誉。全诗共八句四十一字,每句五言,押平声韵,用典较多。

首联“碧苕秋晶晶,君子尚此洁”,起笔写景,以碧苕的晶莹洁白比喻君子的操行高洁;颔联“渊渊方寸地,上善固一辙”,承上写君子的胸襟博大。两联总写君子的操行。颈联由物及人,以香花自喻,赞美袁状元的品德高洁;尾联以明月喻君子的人格,抒发了作者的惜别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格调高古,意境优美,语言精练,堪称千古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