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家寻钓鳌,遗俗问佛世。
喜逢十六人,不闻四句偈。
风姿如隐槃,服御乃古制。
开卷发遐想,瞪目得熟睨。
绝溪将安之,深厉浅则揭。
岸登植瘦策,石踞整坏毳。
预流逮无学,劝进惮劳勚。
岿然望等妙,迢递苦跋疐。
悠悠马不前,亹亹驾辄税。
弗悟燕安毒,遂失远大计。
双林受遗托,久视不得逝。
岂知古龙象,所向必超诣。
弗践极则处,弗到弗小憩。
朅来吊形影,相与话情契。
丁宁勇着鞭,同振木方袂。
任大卿出龙眠度水罗汉
故家寻钓鳌,遗俗问佛世。
喜逢十六人,不闻四句偈。
风姿如隐槃,服御乃古制。
开卷发遐想,瞪目得熟睨。
绝溪将安之,深厉浅则揭。
岸登植瘦策,石踞整坏毳。
预流逮无学,劝进惮劳勚。
岿然望等妙,迢递苦跋疐。
悠悠马不前,亹亹驾辄税。
弗悟燕安毒,遂失远大计。
双林受遗托,久视不得逝。
岂知古龙象,所向必超诣。
弗践极则处,弗到弗小憩。
朅来吊形影,相与话情契。
丁宁勇着鞭,同振木方袂。
注释:
任大卿(1087年—1152年)字子文,号清虚居士,北宋时期著名僧人、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对佛教有着深厚的兴趣。任大卿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但在政治上并不顺利。在晚年时,他选择出家为僧,成为了一位高僧。他的作品以书法和绘画为主,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龙眠寺罗汉图》和《双林寺图》。这两幅作品都是任大卿晚年创作的杰作,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
龙眠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街道境内的潜山脚下,始建于唐代,初名南岳寺,后因唐明皇赐额“龙眠”而改称龙眠寺。据传这里曾是南朝刘宋文帝刘义隆的避暑之地,因此又有“龙游卧佛”之称。龙眠寺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旧屹立不倒,成为一处著名的古刹。
任大卿出龙眠度水罗汉:这首诗描述了任大卿出家为僧后的生活。他曾经是北宋时期的官员,但由于政治上的挫折和不满,最终选择了出家为僧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任大卿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其中以《龙眠寺罗汉图》和《双林寺图》最为著名。这两幅画都体现了任大卿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观,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出家后的心境变化。
故家寻钓鳌,遗俗问佛世。
喜逢十六人,不闻四句偈。
风姿如隐槃,服御乃古制。
开卷发遐想,瞪目得熟睨。
绝溪将安之,深厉浅则揭。
岸登植瘦策,石踞整坏毳。
预流逮无学,劝进惮劳勚。
岿然望等妙,迢递苦跋疐。
悠悠马不前,亹亹驾辄税。
弗悟燕安毒,遂失远大计。
双林受遗托,久视不得逝。
岂知古龙象,所向必超诣。
弗践极则处,弗到弗小憩。
朅来吊形影,相与话情契。
丁宁勇着鞭,同振木方袂。
赏析:
这首诗是任大卿出家后的作品,描绘了他出家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从诗歌中可以看出,任大卿虽然已经离开了世俗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着对佛教的敬仰和追求。他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首先来看第一句“故家寻钓鳌”,这里的“故家”指的是任大卿曾经的官宦之家,“钓鳌”则是传说中能够吞食巨鳌的神话人物。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对于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他出家为僧后的心境有所转变。
接着是“遗俗问佛世”,这两句诗表明了任大卿对于佛教的信仰和追求。他不再追求世俗的权力和地位,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清净的道路。这里的“佛世”可以理解为佛教的世界或境界,表达了任大卿对佛教的向往和敬仰。
然后是“喜逢十六人”,这里的“十六人”可能指的是与他相遇的佛教僧侣或者修行者。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对于与这些佛教人士相遇的喜悦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于佛教修行的重视和投入。
接下来是“不闻四句偈”,这里的“四句偈”是佛教经典中的一段经文,通常用来引导人们进入冥想的状态。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在修行过程中对于经典教义的关注和研究,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佛教修行的严谨态度。
然后是“风姿如隐槃”,这里的“隐槃”是指佛教中的莲花座,象征着纯净和圣洁。这两句诗描绘了任大卿的修行姿态,表现出他的谦逊和内敛,以及对佛法的虔诚。
紧接着是“服御乃古制”,这里的“服御”指的是古代服饰,而“古制”则是指古代的服饰风格。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对于古代服饰的欣赏和学习,也反映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然后是“开卷发遐想”,这里的“开卷”是指打开书籍阅读,而“遐想”则是无边无际的思考。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对于佛教经典的深入理解和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佛教理论的探索和研究。
接下来是“瞪目得熟睨”,这里的“瞪目”是指睁大眼睛的样子,而“熟睨”则是仔细观察的样子。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对于画作中细节的专注和用心,也反映了他对于艺术创作的认真态度。
然后是“绝溪将安之”,这里的“绝溪”是指在山谷中行走,而“安之”则是指找到合适的地方休息。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反映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毅力。
接下来是“深厉浅则揭”,这里的“深厉”是指用力深挖,而“浅则揭”则是用浅力即可揭起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在修行过程中对待困难的不同方式,也反映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智慧。
然后是“岸登植瘦策”,这里的“岸登”是指登上岸边,而“植瘦策”则是插下短杖的意思。这两句诗描绘了任大卿在修行过程中的坚持和努力,也反映了他对于修行目标的追求和执着。
接下来是“石踞整坏毳”,这里的“石踞”是指坐在石头上的姿势,而“整坏毳”则是指磨损了毛皮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在修行过程中的艰苦和付出,也反映了他对于修行过程的感悟和体会。
然后是“预流逮无学”,这里的“预流”是指提前领悟佛法的人,而“逮无学”则是达到没有学问的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对于修行的理解和应用,也反映了他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是“劝进惮劳勚”,这里的“劝进”是指劝说别人继续前进的意思,而“惮劳勚”则是害怕劳累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对于修行的谨慎和谨慎,也反映了他对于修行过程中的艰辛和挑战的认识。
然后是“岿然望等妙”,这里的“岿然”是指高大威猛的样子,而“望等妙”则是形容非常精妙和完美的意思。这两句诗描绘了任大卿对于画作的赞美和评价,也反映了他对于艺术创作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
接下来是“迢递苦跋疐”,这里的“迢递”是指遥远曲折的意思,而“苦跋疐”则是形容辛苦艰难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在修行过程中的艰难困苦和坚持不屈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他对于修行过程的坚韧和毅力。
然后是“悠悠马不前”,这里的“悠悠”是指悠闲自在的样子,而“马不前”则是指马儿不愿意前行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任大卿在修行过程中的从容不迫和淡定自若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于修行过程的理解和把握。
“亹亹驾辄税”,这里的“亹亹”是指勤勉努力的样子,而“驾辄税”则是形容车夫急于要赶路的意思。这两句诗描绘了任大卿在修行过程中的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他对于修行目标的追求和执着。
这首诗通过对任大卿出家后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观,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出家后的心境变化和追求。从诗歌中可以看出,任大卿虽然已经离开了世俗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着对佛教的敬仰和追求。他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