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春秋城,风烟俟时振。
乾坤不改色,民物见天定。
因仍古道漓,靡然随俗移。
中流屹颓澜,万派皆东之。
沈机静弗哗,澄湛物斯格。
和煦生点点,阳春苏额额。
翩翩不容驻,宣化思盟主。
问之何因尔,去留有常数。
真宰知何心,惜闲如惜金。
天悭不容破,破不为佞壬。
我知真宰心,暂适沧洲趣。
恐此复偶然,还须济川具。
【注释】1.阖闾(hélǘ)春秋城:春秋时吴国都城,今江苏苏州。2.风烟:风云云雾。3.俟时振:等待时机振兴。4.乾坤:天地。5.因仍古道:沿袭古代的道路。6.靡然:纷纷。7.中流:江河的中心,这里指国家。8.沈机:沉静。9.澄湛:清澈明净。10.和煦(huò):温和的风。11.阳春:暖阳春天。12.苏额:温暖额头。13.翩(piān)翩:形容飞翔的样子。14.宣化:宣扬教化。15.盟主:盟主,即盟邦之长,诸侯之主。此指君王。16.天悭容破:上天吝啬,不容打破。17.佞壬(rún):奸佞小人。18.沧洲趣:沧洲,泛指江边。沧洲趣,指隐居生活。
【赏析】《送王侍郎改除二首》是一首咏物诗。前两首以“风烟”、“乾坤”等自然景物作比,来写王侍郎的去留问题。后两首写王侍郎的隐居生活。
第一首,开篇点题。“阖闾春秋城,风烟俟时振”,写王侍郎去留,犹如春秋时期的吴国,风烟云气等待时机而起,终将振兴。颔联承上句,进一步写王侍郎的去留问题,说天地间万物都受天命决定,王侍郎去则留,留则去;去则留,留则不去。“因仍古道漓”,“靡然随俗移”,都是说王侍郎去则不循古道,随俗浮沉。颈联承上启下:“中流屹颓澜,万派皆东之。”这两句写江中流砥柱屹立不动,挡住了滔天的浊浪,使众多的江河都向东奔流而去。这是写王侍郎的品格和才能,他像江中砥柱一样,在乱世中坚守自己的原则。尾联:“沈机静弗哗,澄湛物斯格。”这是写王侍郎去留问题的关键所在。他能够静心思考,不被外界的喧哗所动,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明。他的品德高尚,如清澈的水面一样,使人肃然起敬。
第二首,诗人通过描绘王侍郎的隐居生活,表达对王侍郎的赞赏之情。首句“和煦生点点”,写王侍郎去留问题的关键,就是他能够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温暖的阳光,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阳春苏额额”,这句的意思是说,王侍郎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着人们的额头,让人们感到舒适。“翩翩不容驻”,意思是说王侍郎就像鸟儿一样轻盈地在空中飞翔,不肯停留下来。“宣化思盟主”,意思是说王侍郎在传播教化的时候,就像盟主一样受人尊敬。最后两句“问之何因尔,去留有常数”,意思是说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他有固定的去留规则。“真宰知何心”,意思是说,真正的主宰知道王侍郎的心在哪里。“惜闲如惜金”,意思是说王侍郎爱惜自己的闲暇时间,就像爱惜金子一样珍贵。
这是诗人送给王侍郎的别诗。诗人首先用比喻的方式,描绘了王侍郎的隐居生活:他像沧洲上的隐士一样远离世俗,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恐此复偶然”,意思是说这种隐居生活可能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不是王侍郎的常态。“还须济川具”,意思是说要帮助王侍郎渡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