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威音佛已前,向虚空里架榱椽。
至今景定年之二,往却门风尚俨然。
【注释】
古堂:指佛寺。威音:即“维摩”,是古代印度佛教中一位著名的长者居士,曾住于一座大云室精舍,以不请见来考验门人弟子的虔诚与智慧。他住在维摩窟,故称“维摩”。往却:回到过去。景定:宋理宗年号(1260—1275)。
【译文】
过去威音佛已前,向虚空里架榱椽。
至今景定年之二,往却门风尚俨然。
【赏析】
本诗首句写佛寺,次句写佛寺的构造,末句写佛寺的气势。此诗通过对比描写,赞美了寺院的壮丽和威严。
首句“古堂”二字点出这是一座古老的建筑。诗人在开头就对这座古堂的宏伟、壮观作了生动的描绘:“过去威音佛已前,向虚空里架榱椽。”这两句是对古堂建筑特点的概括。“威音”是梵语译音,意谓佛光。“架”字用得非常准确形象,它把古堂建筑的雄伟、高大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向虚空里”四字则进一步把读者引入一种神秘的境界之中,使人感到古堂仿佛耸入云端,直插云际。这样一写,不仅突出了古堂的宏伟,而且也暗示出其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从“往却门风”三字可以看出,古堂不仅是建筑上的辉煌,而且在文化上、历史渊源上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往却”二字既指时间,又暗寓着空间,它表明诗人是从历史的深处回望而来,也说明这座古堂历经沧桑、风雨,依然傲然屹立。“门风”是指门庭或家学,这里指的是古堂所承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俨然”一词则是对古堂气派的一种概括。在这里,“俨然”二字不但使古堂的形象更加丰满,而且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使人产生敬畏之情。
最后一句是诗人感情升华的所在,同时也是全诗主旨之所在。“景定年之二”表明这首诗创作的时间是在南宋理宗景定二年。这一年,赵汝愚等人发动了一场旨在挽救时局、振兴朝政的政变——庆元党禁的废除。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纷纷议论此事,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政治路线和用人制度的大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咏古堂诗,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关心和忧虑。“往却门风尚俨然”一句更是意味深长。它既表明古堂的门风依旧未改,又暗示着当时的政治局面仍然动荡不安。因此,诗人不禁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至今景定年之二,往却门风尚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