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冰桥畔,伏虎岩前。
雪消松杪,春到梅边。
古佛眼睛突出,瞿昙面目昭然。
认著依前隔大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及情感。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考查炼字和赏析的能力题目,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全诗的意思理解词语的语表意、修辞等手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1. “浴冰桥畔,伏虎岩前。” 浴冰桥:指石壁下溪流结冰的溪床,在桥上可看见冰凌倒映在水中的景色。伏虎岩:位于今四川广元市西,因山形酷似伏卧之虎而得名,相传为唐代高僧玄奘所建。“浴”字写出了溪水清澈见底,“伏虎”二字则写出了岩石的形状像老虎一样,形象生动。
  2. “雪消松杪,春到梅边。” 雪消:指冬天的雪融化;松杪:指松树的顶端,此处代指山峰。雪消后,松树上的雪花消融,露出了山峰的顶端;春天来临,梅花也开放了。这两句描写的是冬去春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
  3. “古佛眼睛突出,瞿昙面目昭然。”“古佛”:佛教中指过去久远的佛祖;“瞿昙”:梵文音译名,意为“释迦牟尼”。这两句意思是说,那古老的佛祖的眼睛是突出的,而释迦牟尼的面貌是昭然可见的。这一句是对前两句景物描写的进一步升华,表现出作者对佛法的信仰之情。
  4. “认著依前隔大千。”(《维摩经·佛所问法品》)“依前”:从前或以前。“大千世界”:指宇宙。这一句意思是说,我仍然清楚地记得从前的那个世界,那就是大千世界。
  5. 赏析:诗人在《偈颂一百三十六首》中以“浴冰桥畔”“伏虎岩前”作为背景,描绘出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接着以“雪消”与“春到”两个词,将自然景象转化为时间变化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而后又用“古佛”与“瞿昙”两个词语,将自然景观转化为佛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尊崇之意;最后又用“认著依前”与“大千世界”两个词语,将佛法与自然美景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世界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答案】
    ①浴冰桥畔,伏虎岩前。
    ②雪消松杪,春到梅边。
    ③古佛眼睛突出,瞿昙面目昭然。
    ④认著依前隔大千。
    ⑤赏析:诗人在《偈颂一百三十六首》中以“浴冰桥畔”“伏虎岩前”作为背景,描绘出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接着以“雪消”与“春到”两个词,将自然景象转化为时间变化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而后又用“古佛”与“瞿昙”两个词语,将自然景观转化为佛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尊崇之意;最后又用“认著依前”与“大千世界”两个词语,将佛法与自然美景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世界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