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风仙,论长便。弃掉妻男,不宜再面。向物外、坦荡逍遥,离众生识见。
大丈夫,志勇猛。肯为酒色,财气荏苒。仗慧刀、割断攀缘,修胎仙出现。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赏析诗歌语言、思想内容和表现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思想主旨、艺术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鉴赏,最后结合全诗的内容概括作者的思想情感。
“清心镜得遇”是首句,意思是说:我找到了一面镜子,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变得清明如水,这面镜子就是我的清心。这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全文的纲领,它奠定了整个诗歌的基调,并引出了下文。诗人在这首诗中自比为“仙”,他之所以能“遇风仙”,是因为他能“弃掉妻男”,即抛弃世俗之累。这里“仙”字表明诗人追求的是超尘出世的精神状态和境界。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这种超俗的精神境界:“向物外、坦荡逍遥,离众生识见。”这里的“物外”指物欲之外或精神领域。“坦荡逍遥”意为心境豁达、无牵无挂地自由自在。“离众生识见”意谓超脱凡尘杂念,不被名利所惑。
“大丈夫,志勇猛。肯为酒色,财气荏苒。”这句的意思是说:有远大抱负的人,其志向一定十分坚强不屈。他们决不做那种贪图享乐、醉生梦死、追逐钱财的事。“荏苒”在这里作名词用,意思是说:贪恋。
“仗慧刀、割断攀缘,修胎仙出现。”这是说:凭借一把利刃,斩断了一切纷扰的牵挂,修炼成了仙人,得以重生。这里的“仗慧刀”比喻运用智慧来战胜烦恼与贪求,“修胎仙”则是指修炼成仙的过程。
【答案】
译文:我找到了一面镜子,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变得清明如水,这面镜子就是我的清心。我之所以能“遇风仙”,是因为我能“弃掉妻男”。诗人以“仙”自比,表示自己追求的是超尘出世的精神状态和境界。诗人在这首诗中自比为“仙”,他之所以能“遇风仙”,是因为他能“弃掉妻男”,即抛弃世俗之累。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怀诗,表达了作者超然脱俗、高洁傲岸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遇风仙”的原因,第三句描写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第四句写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第二句紧承首句,进一步解释“遇风仙”的原因。诗人在这首诗中自比为“仙”,他之所以能“遇风仙”,是因为他能“弃掉妻男”,“向物外、坦荡逍遥”。这里所说的“仙”,指的是超尘出世的精神状态和境界。
第三句是全篇的重点,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抒发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鄙弃和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物外”、“坦荡”、“逍遥”等词组,把诗人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描述。
末句是对前三句的具体化,诗人进一步抒写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远大抱负的人,其志向一定十分坚强不屈。他们决不做那种贪图享乐、醉生梦死、追逐钱财的事,而要像仙人那样修炼成仙。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主要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人把自己比作仙人,一方面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超然脱俗、高洁傲岸,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蔑视权贵、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