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侗二愿报师恩。立誓修行志炼心。火焰灭除火养木,水银枯尽水生金。
木金三间通玄路,水火同流结宝岑。久视大丹成不漏,携云归去绝升沉。
诗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 十报恩:这首诗的标题,意为十次报答恩情。这里的“报”可以理解为感激、报答之意。
- 山侗二愿:山侗是一个地名或地点,二愿指的是两次的愿望。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对某个地方或人物的深厚感情。
- 立誓修行志炼心:表示立志修行,磨练自己的心性。修行是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式,通过修行来达到精神上的净化和提升。
- 火焰灭除火养木:火焰熄灭了,但火的力量却养育了木头。这里的“火”可以象征热情、活力等,而“木”则代表基础、生长等。这个比喻表达的是虽然外在的火焰消失了,但内在的火焰(如热情、活力)仍然存在,并继续滋养着木头(如基础、成长)。
- 水银枯尽水生金:水银(汞)干涸后,水又开始流淌,形成了金子。这里的“水银”可以指代金属元素汞,而“金”象征着财富和成功。这个比喻表明在困难或挫折面前,即使看似失去了一切,也有机会重新获得。
- 木金三间通玄路:指通过修行,人可以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即与自然和谐共处,理解世界的真理。”通玄路” 暗示了通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领悟之路。
- 水火同流结宝岑:水流和火流交汇在一起,形成了珍贵的矿石。这里的“宝岑”可能是某种珍贵的矿石或宝石。这个比喻表达了两种对立力量的结合往往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或成果。
- 久视大丹成不漏:长时间的观察(”久视”)使得大丹(可能指道家炼制的丹药)变得完美无瑕。”不漏”意味着没有缺陷,完整无缺。这个比喻强调了耐心和坚持的重要性,以及最终的成功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努力实现的。
- 携云归去绝升沉:携带着云彩回到高处,不再有升降之分。这里的“云”可能象征着自由、变化或是更高的地方。”升沉”通常指高低起伏,这里则表示摆脱了这种上下波动的状态,达到了一个稳定或平衡的位置。
赏析:
此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对于精神修炼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它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隐喻了人的精神成长和修为提升的过程。整首诗充满了道家的思想,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它也鼓励人们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遭遇何种困难,都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终将迎来成功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