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嵛三髻马风歌。得遇修仙厌事多。我处无为酬本愿,人求追荐苦相魔。
加持助醮居环堵,救拔亡灵上大罗。滞魄孤魂诚有幸,一齐超度喜无过。

这首诗是一首道教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道法的信仰和追求。下面逐句释义:

  1. 昆嵛三髻马风歌:昆嵛山,位于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境内。三髻,即指山顶上三个突出的山峰。马风歌,可能是形容山风吹过山顶时发出的声音,如马嘶风鸣,给人一种豪迈、激昂的感觉。

  2. 得遇修仙厌事多:得遇修仙,指的是遇到修行成仙的人。厌事多,意思是厌倦世俗之事,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3. 我处无为酬本愿:我处,指自己所处的地方。无为,是一种道家的哲学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做无谓的努力。酬本愿,意思是回报自己的本愿,也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标。

  4. 人求追荐苦相魔:人求,指的是人们寻求帮助或者祝福。追荐,是指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苦相魔,可能是形容人们在追求帮助时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就像面对恶魔一样艰难。

  5. 加持助醮居环堵:加持,是一种佛教用语,意为施加力量,使某物或某人得到好处。助醮,是一种宗教活动,用于祭祀神灵或者超度亡灵。居环堵,可能是指住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条件艰苦。

  6. 救拔亡灵上大罗:救拔,是一种救助行为,指拯救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亡灵,是指已故的人的灵魂。上大罗,可能是指升入天堂,获得永生。

  7. 滞魄孤魂诚有幸,一齐超度喜无过:滞魄孤魂,是指那些无法超度的灵魂。诚有幸,是说这些灵魂真的很幸运,能够得到解脱。一齐超度,是指所有的灵魂都能得到超度,没有任何遗憾。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昆嵛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死、轮回等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