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篮舆,田舍老盆,随意林壑。
三重屋上黄茅,赖是秋风留着。
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鬓毛争信星星却。
岁暮日斜时,尽栖迟零落。
如昨。
青云飞盖追随,倾动故都城郭。
叠鼓凝笳,几处银屏珠箔。
梦中身世,只知鸡犬新丰,西园胜赏惊还觉。
霜叶晚萧萧,满疏林寒雀。
【注释】
儿女篮舆:指儿女乘坐的车子。篮,用竹篾等编制成的一种容器,用以盛物。
石州:地名,在今山西石楼县西北。
田舍老盆:指农舍。老盆,农舍的旧瓦盆。
三重屋:三层楼。黄茅:指屋顶上覆盖的茅草。
赖是秋风留着:幸亏是秋天,留下了一些。
旧家年少:指从前的少年时代。
东抹西涂:形容涂抹得杂乱无章。
鬓毛:指鬓发。星星却:指稀疏。
倾动(dòng):惊动。
银屏珠箔:指精美的屏风和珠宝装饰。
鸡犬新丰:指诗人自己曾经到新丰去打猎。新丰,古县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汉宣帝时置,属京兆尹管辖,为长安以东的著名农业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唐时曾在此设置牧马监,养有数万匹马,因而得名新丰,后多用来借代马场或牧场。这里泛指打猎场。西园:指诗人所居之处,亦指他的住宅所在地。
霜叶:秋风吹落的树叶。萧萧:风声。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当时作者任秘书少监之职,居住在建昌军(治今江西永修县)的故里。本篇描写了他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岁月流逝、功业未就的感慨。
“儿女篮舆”,点出主人公的身份——一个普通百姓。接着,词人笔锋一转,从眼前景物入手,描绘了一幅深秋的田园风光图:“石州慢”三句,写屋上黄草。屋上的黄茅,经不住秋风的吹拂,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赖是秋风留着。”这一句,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又写出了主人公的闲散生活,还暗示了词人对朝廷政治的不满情绪。
“旧家年少”,承上启下,由眼前之景引出往事的回忆,也照应了题目中的“石州慢”。词人回忆过去,那时年轻英俊,也曾像东施效颦那样,在鬓角上胡乱涂抹过;头发稀少而稀疏如星星一般。
“岁暮日斜时,尽栖迟零落。”这两句紧承“鬓毛争信星星却”而来,进一步写自己年老体衰、鬓毛疏落的情景。“尽栖迟”三字,将衰老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惜不已。
“如昨。”这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者,眼前之景如此;虚者,梦中之景如此。作者通过梦中与西园胜赏的情景的反复描写,表达出他内心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霜叶晚萧萧,满疏林寒雀。”词人把目光转向了眼前的景物——一片萧瑟的树林中,树上的叶子已变成白色,在寒风中抖动着发出沙沙的响声;几只寒雀在疏林中飞来飞去。这一景色,既衬托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又为全词增添了几分凄凉之美。
结尾两句,再次回到现实。“青云飞盖追随,倾动故都城郭。”这两句,既是对前文的回忆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展望。作者在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时,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感慨。他想起了当年那些追随自己的青云之人,如今他们都已经离去,只留下他一个人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的故乡——那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城市现在已经变得破败不堪,昔日的荣光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和绝望,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整首词通过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