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藤笺,碣石轻鸿,飞堕南雪。
流光易换西风,两度桂花时节。
缁尘蓟北,谁怜著破征衫,酒徒尽向愁中别。
忽往故乡书,又新词清切。
休说。
筱骖争道,珠凤烧灯,小时痴绝。
想乌衣旧巷,梦魂空结。
扁舟已就,判归长水捞虾,兴来一棹东湖截。
共甫里先生,醉弄珠楼月。
石州慢 再酬陆我谋表叔
一束藤笺,碣石轻鸿,飞堕南雪。
流光易换西风,两度桂花时节。
缁尘蓟北,谁怜著破征衫,酒徒尽向愁中别。
忽往故乡书,又新词清切。
休说。
筱骖争道,珠凤烧灯,小时痴绝。
想乌衣旧巷,梦魂空结。
扁舟已就,判归长水捞虾,兴来一棹东湖截。
共甫里先生,醉弄珠楼月。
【注释】
- 石州慢:一种词牌名。
- 再酬:再次答谢。
- 陆我谋表叔:陆游的表弟。
- 一束藤笺:指陆游写给陆我谋表叔的一封信,信中有藤条制成的信笺。
- 碣石:山名,位于今河北省昌黎县。
- 轻鸿:轻盈飞翔的大雁,此处比喻陆游给表叔的信。
- 流光易换:形容时光迅速流逝。
- 西风:秋风。
- 两度桂花时节:陆游两次在秋天赏花。
- 缁尘:黑色的尘埃,此处形容战争带来的混乱。
- 蓟北:古地名,今北京市。
- 着破征衫:穿着破旧的军装。
- 酒徒:喜欢饮酒的游子。
- 筱骖争道:小马竞相赛跑。
- 珠凤烧灯:用珠玉装饰的灯。
- 乌衣巷:古代南京城东的一条街道,曾是东晋时琅琊王氏家族居住的地方。
- 扁舟:小船。
- 长水:即长江,长水是其古称。
- 东湖截:在东湖中划船。
- 甫里先生:陆游的表弟陆汝良(字汝成),与陆游是表亲。
- 珠楼月:指美丽的月亮。
【赏析】
《石州慢》是一首描写思乡和友情的词。全词通过回忆与陆汝良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第一句“一束藤笺,碣石轻鸿,飞堕南雪”,描绘了陆汝良寄来的书信被风吹落的情景。“轻鸿”暗示了书信的珍贵和陆汝良对诗人的深情厚意。这一句不仅展现了陆汝良的细心与用心,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份书信的重视和珍视。
第二句“流光易换西风,两度桂花时节”,描述了时间流转和季节更替的景象。这里“流光易换”意味着时光匆匆,而“两度桂花时节”则强调了时间的变迁和季节的交替。这两句共同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岁月无常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三句“缁尘蓟北,谁怜著破征衫,酒徒尽向愁中别”,提到了战争带来的困扰和影响。“缁尘”象征着战争的混乱和尘埃,而“破征衫”则暗示了士兵的辛劳和疲惫。最后一句“酒徒尽向愁中别”,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无奈和忧愁。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战争的影响,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生百态。
第四句“忽往故乡书,又新词清切”,描述了诗人收到家乡来信的情景。“忽往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新词清切”则体现了家乡书信的亲切和温暖。这一转折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表达了他在异乡生活的孤独和寂寞。
第五句“休说”,表示不再赘述。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前文内容的展开和深化:
- “筱骖争道,珠凤烧灯,小时痴绝。”描绘了陆汝良与友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相互竞争的场景。“筱骖争道”意味着两人如同小马般竞相赛跑,争夺着彼此的位置;“珠凤烧灯”则形容他们用珍贵的物品装饰灯饰,展现出他们的豪爽和大方。这几句不仅展现了两位好友之间的友情深厚,还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想乌衣旧巷,梦魂空结。”诗人想象着曾经的家园,那里的乌衣巷已经不复存在。这里的“乌衣巷”象征着美好的过去和回忆,而“空结”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向往。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留恋,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 “扁舟已就,判归长水捞虾,兴来一棹东湖截。”描述了诗人即将启程回乡的情景。“扁舟已就”意味着他已经准备好了船只;“长水捞虾”则描绘了他将在长水捉虾的情景;“东湖截”则是指他在东湖中的畅快淋漓。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回乡的喜悦和期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最后一句“共甫里先生,醉弄珠楼月”则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和憧憬。这里的“甫里先生”指的是陆汝良,而“醉弄珠楼月”则描绘了他们在月光下欢聚一堂的情景。这一句不仅预示着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未来的团聚,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和向往。
整首词以陆游与表弟之间的友情为主线,通过回忆与表达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人物活动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使得这首词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