跏趺真作坐禅僧,不学窗间故纸蝇。
湛若琉璃含宝月,此中无减亦无增。

【注释】

坐禅,佛教术语。佛教认为,一切有形的、无色的、无形的东西,在没有接触时是空的(无相),一旦被触到,就有质有相了(有相),所以叫做“有相之相”。此指佛教的禅宗。真若,真实。作坐,坐起来讲经说法。真僧,即真如,指佛。湛若,深得像水晶那样清澈明净。含宝月,指月亮像宝珠一样晶莹透明。宝月,这里用来形容琉璃。此中无减亦无增,指佛性本自清净,既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是佛的本质。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禅诗。诗人把佛教禅宗的教义,融会贯通地表达出来,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超然物外的佛家意境图。

全诗四句,第一二句说:盘腿而坐,俨然一个坐禅的僧人;他并不学那窗间尘纸蝇的俗念。第三句说:澄澈得如同水晶一般,又清亮又明净的月光下,映出的是一个不增也不减的真如本性。第四句说:这真如本性,它本来就如此,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佛家哲学的理解和体悟。诗中将坐禅的僧人比作真如本性,突出其超脱世俗的特质;又通过“不为外物所动”的比喻,强调了修行者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净。同时,诗中的“湛若琉璃”、“宝月”、“真如”等意象,也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佛教哲学的精髓。此外,诗中的“无减亦无增”一句,更是直接点明了佛家的核心教义——一切皆空,无始无终,永恒不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