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戒游名山,出郊气已豪。
薄云不解事,似妒秋山高。
西风为不平,约略出林梢。
林尽湖更宽,一镜涵秋毫。
披云冠山顶,屹如戴山鳌。
连旬一休沐,未觉陟降劳。
高谈到晋魏,健笔凌风骚。
玉泉如玉人,用舍随所遭。
何以侑嘉德,酌我玉色醪。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游玉泉山

早晨就戒了游名山,出门时气度已豪迈。云彩薄如轻纱,似乎嫉妒秋山之高。西风吹拂不平之事,似从树林梢头露出。树林尽处湖面更宽,一镜映照秋色入毫发。披上白云冠山顶,犹如戴顶山鳌。连旬休假沐,未觉陟降劳。高谈至晋魏,健笔凌风骚。玉泉像玉人一样,用舍随所遭。如何侑嘉德?酌我玉色醪。

译文

早上就戒了游名山,出门时气度已豪迈。云彩薄如轻纱,似乎妒忌秋天山之高。西风吹拂不平之事,似从树林梢头露出。树林尽处湖面更宽,一镜映照秋色入毫发。披上白云冠山顶,犹如戴顶山鳌。连旬休假沐,未觉陟降劳。高谈至晋魏,健笔凌风骚。玉泉像玉人一样,用舍随所遭。如何侑嘉德?酌我玉色醪。

注释

  • 夙戒游名山:很早就戒除了游赏名山的习惯。

  • 出郊气已豪:走出城外已经感到气势不凡。

  • 薄云不解事:轻薄的云雾不懂世事。

  • 似妒秋山高:仿佛在嫉妒秋天的山那么高。

  • 西风为不平:西边的秋风似乎在不平事中起舞。

  • 约略出林梢:像是从树林的边缘冒出来。

  • 林尽湖更宽:树木渐渐被湖水淹没,湖水变得愈发广阔。

  • 一镜涵秋毫:湖面如同镜子一样,映照着秋天的细微之处。

  • 披云冠山顶:披着云朵站在山顶上,宛如头戴山峰。

  • 屹如戴山螯:巍然屹立,就像戴着山中的巨兽。

  • 连旬一休沐:连续十多天休息沐浴。

  • 未觉陟降劳:不觉得登山跋涉的劳累。

  • 高谈到晋魏:谈论到晋代和北魏时期的历史人物。

  • 健笔凌风骚:以雄健的笔力描绘风云变化,风格类似屈原的《离骚》。

  • 玉泉如玉人:比喻泉水清澈如美玉般纯净。

  • 用舍随所遭:根据情况来决定如何使用和放弃。

  • 何以侑嘉德:用什么来赞美高尚的德行?

  • 酌我玉色醪:请用我的玉色美酒来相劝。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色,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