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长安城中永宁里,玉轴牙签散城市。
流传人间知几姓,墨蠹老蛟蟠不死。
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大令冠军字。
呜呼真赝久不辨,咄咄逼人皆卫李。
至今淳化二王帖,多是唐人所临硬黄纸。
想当盘礴下笔时,睥睨九原呼欲起。
以灯取影见面腼,心知不言识形似。
长沙无人吴郡亡,后来作者不到此。
何必更问当年谁,吾言久矣经平子。

诗句:君不见长安城中永宁里,玉轴牙签散城市。

译文:你可见,在长安城的永宁里,到处散布着用玉轴和象牙制作的书签,这些书签已经传遍了整个城市。它们流传于世间,见证了多少姓的变迁,而其中有些则被墨汁所侵蚀,变成了千年不灭的蛟龙。

注释:长安城,指当时的首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永宁里,是长安城内的一个古老街区。玉轴和象牙是古代书写材料,用以制作书签。“书签”在这里指的是用于收藏书籍的小物件。“散城市”,意味着书签被广泛传播并散布到长安的每一个角落。“知几姓”,意即知晓了多少姓氏。“墨蠹”,比喻时间长久,使得原本的书籍变得模糊不清,如同被墨汁侵蚀。“老蛟蟠不死”,形容历经沧桑仍然坚韧不屈的文化传承。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遗物的珍视与感慨。诗中通过描述长安城中的书签,引出了对文化遗产的讨论。赵秉文巧妙地利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忧虑。此外,诗中的“墨蠹老蛟蟠不死”一句,不仅描绘了书签的岁月痕迹,也暗喻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顽强。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