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竹间僧,但闻花外磬。
敲槛出鱼游,巢檐知鸟性。
云蒸坐禅石,露湿行道径。
夜寂一灯残,山月来破暝。

这首诗是韦应物的《和韦苏州西斋二十首·其十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不见竹间僧,但闻花外磬。
敲槛出鱼游,巢檐知鸟性。
云蒸坐禅石,露湿行道径。
夜寂一灯残,山月来破暝。

注释与赏析:

  1. 不见竹间僧,但闻花外磬
  • “竹间”指的是竹林之中的僧人。“但闻”意味着只能听到声音。“花外磬”指寺庙外面有风吹动花朵的声音。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西斋中无法见到僧人,只能隐约听到花外的风声。
  1. 敲槛出鱼游,巢檐知鸟性
  • “敲槛”指的是敲击栏杆的动作。“出鱼游”是指鱼儿从水中跳出。“巢檐”指的是鸟儿筑巢的地方。
  • 这句诗描绘了西斋里的景象,鱼儿跃出水面,鸟儿在檐边筑巢,展示了自然生物的活动。
  1. 云蒸坐禅石,露湿行道径
  • “云蒸”描述了云雾升腾的景象。“坐禅石”指的是和尚们坐在石头上打坐修行。
  • “露湿行道径”指的是小径上露水湿润。
  • 这句诗反映了西斋内宁静的氛围,以及和尚们在修行时的自然景观。
  1. 夜寂一灯残,山月来破暝
  • “夜寂”形容夜晚的安静。“一灯残”指的是一盏油灯已经燃尽。
  • “山月来破暝”描绘了月光穿透夜色,照亮了周围的环境。
  • 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深人静,只有一盏灯火在微弱地燃烧,而明亮的月光穿透了黑夜,为西斋带来了光明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斋内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和谐而宁静的世界。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活动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此外,诗句之间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抒发,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