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翠冷滴衣,石藓滑吾足。
偶随白云去,栖此林下屋。
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
山僧老面壁,谁与伴幽独。
分我云半间,攲枕听飞瀑。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赏析诗句。首先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注释、手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空翠冷滴衣,石藓滑吾足。”这是描写诗人在山中的感受。空翠,是说山里空气湿润,绿树成荫;冷滴,是说山里的水气湿漉漉的直扑人的皮肤,冰凉而清凉。石藓,是说山里到处是苔藓植物。“空”字写出了山中没有鸟兽声的寂静,“翠”“滑”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山中景色的特点,“空”“冷”两个字也点出了山中的气氛。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林画卷。
“偶随白云去,栖此林下屋。”“云”,指飘渺轻虚的山间云雾。这句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偶”即偶尔的意思,“白云”比喻闲适无拘的悠闲自在的生活。诗人偶然来到这个山里,就暂时住在这山间小屋里,过着闲适的生活。“栖”是居住的意思,“林下屋”指山间的小屋。这两句是说:我偶尔来到山间居住,过起隐居生活来,就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栖”,是安家的意思。“栖”就是栖息,在这里作动词用。“栖此”,是住在这里。“云”,指飘渺轻虚的山间云雾。“偶”即偶尔的意思,“白云”比喻闲适无拘的悠闲自在的生活。诗人偶然来到这个山里,就暂时住在这山间小屋里,过着闲适的生活。“栖此”,是住在这里。“栖”,是安家的意思。“栖”,就是栖息,在这里作动词用。“栖”是安家的意思。“此”,代指的是山中小屋。“云”,指飘渺轻虚的山间云雾。“偶”,即偶尔的意思,“白云”比喻闲适无拘的悠闲自在的生活。诗人偶然来到这个山里,就暂时住在这山间小屋里,过着闲适的生活。“偶”即偶尔的意思,“白云”比喻闲适无拘的悠闲自在的生活。诗人偶尔来到这个山里,就暂时住在这山间小屋里,过着闲适的生活。
“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这是描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楼影”,是指山上的楼台影子倒映在夕阳之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图)。“楼影”指山峰上楼台的影子倒映在夕阳之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图)。“挂”是挂着的意思,“斜阳”即夕阳。“钟声”,指山上传来的钟声。“出”,是从……出来。“深竹”指山中的竹子深处。这两句是说:楼台的影子倒映在夕阳之中,悠扬的钟声从山中的竹林深处飘荡而来(图)。
“山僧老面壁,谁与伴幽独。”这是描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山僧”,即山中的和尚,“老”“谁”都是疑问词,表示反诘,“老”“谁”两词连用,强调语气,加强了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图)。“老面壁”指和尚年岁很大,已经不问世事(图)。“谁”是疑问的语气助词,表示反问,意思是说:还有谁可以陪伴我这个孤独的人?这两句是说:山中的和尚年岁很大了,已经不再追求名利,不再去管世事了。可是,又有谁能陪伴我这个孤独的人呢?
最后两句是说:分给我一半的云彩,让我倚靠在床边听那飞瀑的声音。“半”,是数量词。“欹枕”即歪斜着身子躺着。“欹”是倾斜的意思,这里是斜着身子的意思。“半”,是数量词。“云”,指飘渺轻虚的山间云雾。 “分”,是赠送的意思。“半”,是数量词. “云”,指飘渺轻虚的山间云雾。 “分”,是赠送的意思。“半”,是数量词. “欹枕”,指斜靠着枕头。“卧听”,即躺在床上听。这几句是说:分给了我一半的云彩,让我斜靠着枕头听着瀑布的声音。
【赏析】
《宿栖真院分韵得独字》是一首咏山居生活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刻画了诗人在深幽静谧的山林里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感受。全诗意境清幽宁静,语言朴素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两句写诗人在山中的感受。“空翠冷滴衣”,形容山中空气湿润,绿树成荫,凉气袭人;“石藓滑吾足”,形象地写出了山中苔藓密布、滑腻的路面,给人一种行走艰难之感。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的方式,描绘了作者初到山中时所经历的自然美景。
颔联两句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偶随白云去”,意为偶尔随着白云飘荡在天空中;“栖此林下屋”,则表明自己选择在这山林间搭建一间小屋子定居下来。这里的“栖”字既指居住,又暗含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之情。诗人在这里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世隔绝,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相处。
颈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生活细节。“楼影挂斜阳”,“楼影”指山峰上的建筑轮廓在夕阳下的映衬下显得清晰而美丽;“钟声出深竹”,则是描绘了寺塔传来的悠扬钟声在山中竹林中回响的情景。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
尾联两句则是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和愿望。“山僧老面壁”,“山僧”指的是隐居山林的僧人;“老面壁”则意味着这些僧人已经达到了人生的某种境界,不再追求外界的功名利禄,而是专心修行,与世无争。而此时诗人却渴望得到这样的心境与精神寄托,于是便有了后面的“谁与伴幽独”一句——无人能够陪伴自己度过这样一段孤独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状态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深深地植根于读者的心田,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