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隔岸好,风雨过桥危。
何似高楼上,停云且赋诗。
注释:隔着溪山两岸,景色十分秀丽,但风雨来临,过桥时却十分危险。不如登上高楼上,暂且停云赋诗吧。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安详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溪山隔岸好,风雨过桥危。
何似高楼上,停云且赋诗。
注释:隔着溪山两岸,景色十分秀丽,但风雨来临,过桥时却十分危险。不如登上高楼上,暂且停云赋诗吧。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安详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诗句原文: 萤火惟知夜,灯花不待春。 译文及注释: 萤火虫在夜晚的微光中闪烁,如同在黑夜中寻找出路。而那微弱的灯火,却无需等到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萤火虫和灯花,描绘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命运。萤火虫虽然在夜晚闪烁,但它们的光亮并不持久,很快就会消失。而那些被点燃的灯花,虽然在燃烧时会消耗更多的能源,但却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为人们提供光明
【注释】 高荷:高大的荷花。 倾泻:倾倒。 低荷:矮小的荷花。 聚雨:积水。 滂沱:大雨倾盆而下的样子。 两耳本自清,奈此荷叶何:耳朵原本就非常清亮,但面对荷叶上的水珠,却无法分辨出它们的形状和质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荷叶的观察,抒发了对自然现象的感慨,表现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全诗以荷叶为题,通过对荷叶在雨中的不同表现,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联想和思考
【注释】 其四:第四首诗。分坐具,指将蒲草编成的席子和用具平分给战士们坐卧。贮瀑(zhù pu)入军持,把瀑布的水贮于竹筒中以供战士饮水。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行军途中,为士兵们制作席子的情景。 第一句“割蒲分坐具”,是说将蒲草割下编成席子,平分给战士们坐卧,这是行军途中的临时措施。“割蒲”二字写出了当时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连蒲草都难以保全的悲惨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士兵的同情之情
【注释】 ①岸柳:河岸上的杨柳。丝丝:柳条柔细貌。青尚浅:春天还不太深。 ②春归吴苑:春天回到了美丽的吴苑(今南京玄武湖)。 ③“缭垣”句:指围墙环绕,花屏相隔,显得幽静。爱翠深红远:喜欢那深深的绿和艳红的花朵。 ④“瞥地”三句:燕子忽地飞来,不知从哪儿来的。小乌:燕子。衣新剪:燕子的羽毛刚剪过。想芹短、未出香泥,波面时时点:想象自己像嫩芹般娇小,燕儿还未离开泥土,水面上不时溅起水花。 【赏析】
好女儿·恨结眉峰 恨结眉峰。两抹青浓。不忄欠人、昨夜曾中酒,甚小蛮绿困,太真红醉,肯嫁东风。 词的上阙描写了一个女子在春风中的美丽形象,她眉心紧锁,面带忧愁。昨晚饮酒过多,使她显得有些疲惫。她与小蛮一样,绿妆未卸就已经疲倦,而与太真贵妃相比,她的醉态更加浓烈。这里的“东风”不仅是指自然风向,还隐含了对她命运的无奈和无力感。 游丝堕蕊,尽日□逐飞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本题共四句,要求学生逐句进行翻译赏析即可。注意“可人”“珠泪斑斑”等重点字词的写法和含义。 【答案】 译文: 云头灰冷,金瓶熏透茜罗衫。 可人犹带,紫陌青门,珠泪斑斑。 自恨移根无宿土,红姿减、绿意阑珊。 有谁知我,花明眼暗,如雾中看。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首句起笔即点出时令,以云头灰冷写秋日的凄凉;以金彝熏透茜罗衫写女子的哀伤之情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在青鸾私语告别的场景,以及她在海棠花下独自欣赏晚景的心情。接着,诗中提到了一年一度青楼曲的梦,以及香浅被池寒的景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西风和残雨中长安城的感慨。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钗云垂耳未胜冠 - 描述的是女子头上的发饰,象征着青春的美丽和纯真。 2. 私语别青鸾 - 青鸾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暗示着离别时的柔情蜜意。 3. 露帐银床 - 露帐是露天的帐篷
【译文】 很久以来想要摆脱尘世的羁绊,但还没有找到辟谷的方法。 在山中自由自在地游历一番,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 鸥鸟和鹭鸶也懂得几时归,深入水草丛生的沼泽。 躺在船上随流而下,我还不如渔翁悠闲自在。 【注释】 1. 久欲脱尘网:长久以来想要脱离尘世的束缚。尘网,代指人世间的纷扰。 2. 未有辟谷方:没有找到辟谷的方法。辟谷,一种通过不食五谷来修炼身心的修行方式。 3. 释然山中游
注释: 风雨不出户:风雨不进家门。 儿孙共读书:子女和子孙一起读书学习。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家人一起在风雨天闭门不出,共读诗书的情景。风雨天气本应是外出活动的好机会,但是作者选择了在家中读书,这体现了其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也反映了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尽心尽力的为家庭服务。同时,这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
诗句原文: 别作一家春,故畹已禾黍。 黄香从何来,谁为东风主? 注释解释: - "别作一家春":意思是其他人家的春天已经过去,只剩下自己的春天还未曾到来。 - "故畹已禾黍":意味着曾经茂盛的田地现在已经没有了庄稼,只剩下枯萎的禾穗。 - "黄香从何来":询问黄香是谁种来的。 - "谁为东风主":指的是谁主宰了春风,让万物复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季节更替的场景
【注释】小斋:指书房。花菊:指菊花,这里特指菊花。晶晶:明亮的样子。矫矫:挺拔的样子。霜下杰:指在霜打后更显英姿。秋香:指菊花的香气。宁可衰:宁愿凋零败落。相与:相互,互相。全晚节:保持整个秋天的风采。 【赏析】诗人以菊花自况,借写菊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看法。首联用“晶晶”“矫矫”形容菊花的晶莹洁白和挺拔秀丽;颔联用“宁可衰”表达菊花宁愿凋零也不争春的态度;颈联用“全晚节”比喻自己的高尚品德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所以首先要明确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水仙花来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寄托了诗人自己高洁的品格。全诗语言清丽,意象丰富,构思巧妙,情感深沉,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翠翘玉搔头”一句,写水仙花。“翠翘”,指绿色的翡翠羽毛装饰的首饰。用翠翘比喻水仙花的美,既形象又贴切,生动地表现了水仙花的美丽。“湘妃赴蓬岛”二句,写水仙花的象征意义
注释:在茂密的树木中坐着,整天不动,任凭溪水流淌,内心并不感到竞争。谁能懂得山中的隐居生活,万物运动都归于宁静。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茂树坐终日,水流心不竞”,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心境。“谁识山中居,万动归一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意味,耐人寻味
注释: 泉急喧溪碓,山深怯瘦驴。 翟汤如肯隐,来此卜幽居。 译文: 泉水急促喧哗地冲击着溪边的石碓,山势深邃使人感到害怕而不愿骑着瘦弱的驴去探险。 如果翟汤肯隐居于此,就请他来到这幽静的地方。 赏析: 诗是作者在游览某处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泉急喧溪碓”,描绘了一幅泉水奔流、水声喧哗的画面,形象生动;次句“山深怯瘦驴”
【注释】 1. 题扇:即咏扇诗。 2. 红紫:指花草的颜色。 3. 委尘土:被风吹落或被人踏碎。 4. 绿窗清昼长:在绿色明亮的窗前度过漫长而安静的白天。 5. 两三竹:几根竹子。 6. 安知:怎能知道呢? 7. 作秋凉: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8. 赏析:这首诗写扇子上的景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