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藏火尚红,雪映窗已白。
梦游无色界,不知身是客。
【注释】
五更:旧时称夜半为“五更”。
炉藏火尚红:炉中取暖,炉火通红。
雪映窗已白:窗外的雪花映照在窗户上已经变成了白色。
梦游无色界:梦中漫游,没有颜色界限。
不知身是客:不知道自己是客人。
【赏析】
这首诗以梦境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以炉火、雪景、梦境等为意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让人深思。
炉藏火尚红,雪映窗已白。
梦游无色界,不知身是客。
【注释】
五更:旧时称夜半为“五更”。
炉藏火尚红:炉中取暖,炉火通红。
雪映窗已白:窗外的雪花映照在窗户上已经变成了白色。
梦游无色界:梦中漫游,没有颜色界限。
不知身是客:不知道自己是客人。
【赏析】
这首诗以梦境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以炉火、雪景、梦境等为意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让人深思。
诗句原文: 萤火惟知夜,灯花不待春。 译文及注释: 萤火虫在夜晚的微光中闪烁,如同在黑夜中寻找出路。而那微弱的灯火,却无需等到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萤火虫和灯花,描绘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命运。萤火虫虽然在夜晚闪烁,但它们的光亮并不持久,很快就会消失。而那些被点燃的灯花,虽然在燃烧时会消耗更多的能源,但却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为人们提供光明
【注释】 高荷:高大的荷花。 倾泻:倾倒。 低荷:矮小的荷花。 聚雨:积水。 滂沱:大雨倾盆而下的样子。 两耳本自清,奈此荷叶何:耳朵原本就非常清亮,但面对荷叶上的水珠,却无法分辨出它们的形状和质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荷叶的观察,抒发了对自然现象的感慨,表现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全诗以荷叶为题,通过对荷叶在雨中的不同表现,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联想和思考
【注释】 其四:第四首诗。分坐具,指将蒲草编成的席子和用具平分给战士们坐卧。贮瀑(zhù pu)入军持,把瀑布的水贮于竹筒中以供战士饮水。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行军途中,为士兵们制作席子的情景。 第一句“割蒲分坐具”,是说将蒲草割下编成席子,平分给战士们坐卧,这是行军途中的临时措施。“割蒲”二字写出了当时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困苦,连蒲草都难以保全的悲惨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士兵的同情之情
【注释】 ①岸柳:河岸上的杨柳。丝丝:柳条柔细貌。青尚浅:春天还不太深。 ②春归吴苑:春天回到了美丽的吴苑(今南京玄武湖)。 ③“缭垣”句:指围墙环绕,花屏相隔,显得幽静。爱翠深红远:喜欢那深深的绿和艳红的花朵。 ④“瞥地”三句:燕子忽地飞来,不知从哪儿来的。小乌:燕子。衣新剪:燕子的羽毛刚剪过。想芹短、未出香泥,波面时时点:想象自己像嫩芹般娇小,燕儿还未离开泥土,水面上不时溅起水花。 【赏析】
好女儿·恨结眉峰 恨结眉峰。两抹青浓。不忄欠人、昨夜曾中酒,甚小蛮绿困,太真红醉,肯嫁东风。 词的上阙描写了一个女子在春风中的美丽形象,她眉心紧锁,面带忧愁。昨晚饮酒过多,使她显得有些疲惫。她与小蛮一样,绿妆未卸就已经疲倦,而与太真贵妃相比,她的醉态更加浓烈。这里的“东风”不仅是指自然风向,还隐含了对她命运的无奈和无力感。 游丝堕蕊,尽日□逐飞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本题共四句,要求学生逐句进行翻译赏析即可。注意“可人”“珠泪斑斑”等重点字词的写法和含义。 【答案】 译文: 云头灰冷,金瓶熏透茜罗衫。 可人犹带,紫陌青门,珠泪斑斑。 自恨移根无宿土,红姿减、绿意阑珊。 有谁知我,花明眼暗,如雾中看。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首句起笔即点出时令,以云头灰冷写秋日的凄凉;以金彝熏透茜罗衫写女子的哀伤之情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在青鸾私语告别的场景,以及她在海棠花下独自欣赏晚景的心情。接着,诗中提到了一年一度青楼曲的梦,以及香浅被池寒的景象。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西风和残雨中长安城的感慨。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钗云垂耳未胜冠 - 描述的是女子头上的发饰,象征着青春的美丽和纯真。 2. 私语别青鸾 - 青鸾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暗示着离别时的柔情蜜意。 3. 露帐银床 - 露帐是露天的帐篷
【译文】 很久以来想要摆脱尘世的羁绊,但还没有找到辟谷的方法。 在山中自由自在地游历一番,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 鸥鸟和鹭鸶也懂得几时归,深入水草丛生的沼泽。 躺在船上随流而下,我还不如渔翁悠闲自在。 【注释】 1. 久欲脱尘网:长久以来想要脱离尘世的束缚。尘网,代指人世间的纷扰。 2. 未有辟谷方:没有找到辟谷的方法。辟谷,一种通过不食五谷来修炼身心的修行方式。 3. 释然山中游
注释: 风雨不出户:风雨不进家门。 儿孙共读书:子女和子孙一起读书学习。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与家人一起在风雨天闭门不出,共读诗书的情景。风雨天气本应是外出活动的好机会,但是作者选择了在家中读书,这体现了其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也反映了作者对家庭的责任感,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尽心尽力的为家庭服务。同时,这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
【注释】五更:旧时计时法,一夜分五更,五更即夜半。宰相当此时,已入待漏院。宰相值五更时分上朝值班,已入皇宫的待漏院中等待皇帝召见。我辈独何人,拥被犹困倦。我们这些人又算什么人?抱着被子还感到疲倦不堪。 【译文】宰相在这时候应当上朝值班,已经进了皇宫的待漏院中等待皇帝召见了。我们这些平庸无能的人又能算什么呢?抱着被子还是觉得疲倦。 【赏析】这是一首自叹诗,是作者因怀才不遇
注释: 五更:指天快亮时。雁鸣鹤亦鸣,不待鸡戒旦。 译文: 天刚发亮,大雁就发出叫声,白鹤也发出了鸣叫声。这声音不需要等到公鸡报晓。 平生善利心,一鸣思过半。 释义: 我平生有一颗善良的心,每当我鸣叫一声,就会想到自己过错的一半
五更,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著名诗作,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愁多怯长夜”:描述了诗人在漫长的夜晚中因忧愁而感到害怕和不安。这里的“长夜”象征着无尽的等待和未知的未来,而“愁多”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担忧。 2. “况乃众病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忧虑而身体疲惫、疾病缠身的状况。这里的“众病”既指身体的疾病,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种种忧虑和困扰。 3. “何待六十年”
【注释】 枕:枕头。 脱屣:《庄子·让王》:“楚王后车千乘,宫人满宫,良宝马千驷,往冬时之,冬且至,百吏散逃,无以为积,去为客,客无所食,乃重币出聘于楚王曰:‘愿赐燕脂郢和,以大鼎烹鲤鱼。”燕脂郢和:楚国的特产。 砧声:捣衣之声。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长安所作,表现诗人对时局动荡、生活艰难的感受。首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深夜不寐、辗转难眠的画面;颔联写事,表达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颈联写情
注释: 枕上:指睡觉的时候。 出门鸡一鸣,仆马踏晓冻。 出门:早晨出门。鸡一鸣:鸡叫了,天已大亮。仆马:仆人和马匹。踏晓冻:踏着清晨的冰雪。 岂知牧牛儿,正作维鱼梦。 岂知:不知道。牧牛儿:放牧的小孩。维鱼梦:做鱼儿梦。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描绘了一个早起赶路的场景。诗中通过描述早晨的寒冷、鸡的啼鸣以及牧牛儿在梦中做鱼儿梦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同时
【注释】 枕上:枕头上。 一官振饥荒,一官覆水旱:指官员治理时好时坏,不能稳定地解决问题。 州里多应酬,田家少愁叹:指地方官僚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日益严重,农民生活困苦,却很少有怨言。 应酬:应付差事。 【赏析】 《枕上》是元代诗人马祖常所作,此诗描写了农民的生活困苦,以及他们对于官府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冲突。 首二句“一官振饥荒,一官覆水旱”,以夸张手法,揭露官吏们不能稳定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