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同登日,秋崖尚见之。
王家子敬字,谢氏惠连诗。
乡校六龙渡,宗盟七桂枝。
残碑麟笔绝,后死叹吾衰。

在宋代诗人方回的《方去言府判挽诗二首》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1. 诗意释义
  • “壬戌同登日”:壬戌年,与众人一同登上了日头,象征着团结和共同的目标。
  • “秋崖尚见之”:尽管岁月如梭,但秋天的山崖依旧清晰可见,意味着时间的无情和美好记忆的永恒。
  • “王家子敬字,谢氏惠连诗”:提到王家的儿子继承了“子敬”这个姓氏,而谢家的才女则留下了像“惠连”这样美妙的诗篇。
  • “乡校六龙渡”:家乡的学校里,六位龙舟选手正在渡河,象征团结和竞争的精神。
  • “宗盟七桂枝”:在宗族的结盟仪式上,七颗桂枝象征着荣誉和团结。
  • “残碑麟笔绝,后死叹吾衰”:一座残破的纪念碑上只有麒麟的笔迹,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伟大成就的消逝。
  1. 译文
  • 壬戌年,我们一起登高望远,尽管岁月如梭,秋天的山岳依然清晰可辨。
  • 王家的孩子继承了”子敬”这个姓氏,谢家的才女留下了如”惠连”一样的诗篇。
  • 家乡的学校里,六位龙舟选手正在渡河,象征着团结和竞争的精神。
  • 宗族的结盟仪式上,七颗桂枝象征着荣耀和团结。
  • 残破的纪念碑上只有麒麟的笔迹,暗示着伟大的成就终将消逝。
  1. 赏析
  • 对时光流逝的感悟:诗中的每一次登高都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使得诗人对于时间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秋天的山岳虽未改变但仍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这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隐喻。
  •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提及王家和谢家的历史人物和文化成就,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对历史连续性的重视。
  • 对团结与竞争的象征:诗中描绘了学校中的竞争(六龙渡)和团结(宗盟七桂枝),这些象征性的场景表达了社会中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

《方去言府判挽诗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也深刻地探讨了生命、时间和文化的多重主题。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方回不仅反映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也启发了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