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存东涧三汤老,文我平生尽见之。
身到黄龙山几度,却惭欠读惠璋碑。

《鄱阳汤仲材以家息庵存斋东涧三大老鄂州黄龙寺僧惠璋入石诗装为一轴求士大夫赞颂紫阳山下方回之先人字元章嘉定甲戌与晦静先生同年为下偈言而不及此意可乎仲材能作祇夜回作伽佗可也

这首诗是方回在2024年11月11日所作,通过描绘汤仲材及其作品,表达了对汤仲材才华的赞赏和对其诗歌艺术的高度赞扬。首句“息存东涧三汤老”,描述了汤仲材的家族中有三个杰出的文学人物——汤仲材本身、其祖父、父亲,他们都是文才出众的作家。这不仅体现了汤仲材家族的文学传统,也彰显了其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紧接着的第二句“身到黄龙山几度”,展现了汤仲材本人的游历经历,黄龙山不仅是地理上的风景名胜,更是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和情感寄托。

第三句“却惭欠读惠璋碑”则透露出一种谦逊之情,暗示尽管拥有如此辉煌的家族背景和个人经历,自己仍感到有所不足,未能充分领略黄龙寺惠璋大师的作品。这句话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文学造诣的自省,还反映了他对于文学真谛的不懈追求。

最后一句“仲材能作祇夜回作伽佗可也”,是对汤仲材才能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敬仰之情。这里的“祇夜回”和“伽佗”分别出自佛教经文中,前者指夜晚修行的行者,后者则是佛学中的吉祥象征,都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意境。这反映出汤仲材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更在精神境界上有很高的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方回对汤仲材及其作品的极高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汤仲材自身文学才华的钦佩以及对整个文学传统的尊重。通过对这首诗的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文学家们对后世的影响和文化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