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选出井田,贤能贡王都。
亦有起农畔,在官为胥徒。
河汾著中说,明明析二途。
鞭算尚察此,废吏宁用儒。
顾义不顾利,可与论唐虞。
识字不识理,止合供走趋。
一日抱公牍,千金肥尔躯。
槁项泥六籍,岁晏寒无襦。
《西斋秋感二十首》,作者佚名,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困苦、封建统治者对农奴残酷剥削压迫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西斋秋感二十首 - 西斋:诗人居住的地方或办公场所;秋感:秋天的感伤。二十首:指诗中共有二十四首诗篇。
里选出井田,贤能贡王都:这里指的是古代的井田制,一种以土地为单位的耕作方式;贤能贡王都:贤能之人向帝王贡献财物,即所谓的“进献”。
亦有起农畔,在官为胥徒:也有的人离开农田成为盗贼,在官府中做小官吏,过着贫苦的生活。
河汾著中说,明明析二途:河汾地区流传着关于治国之道的言论,但现实却是官员和平民之间存在明显的阶级对立。
鞭算尚察此,废吏宁用儒:虽然计算税收需要精明,但是废除了的官员难道还会重用读书人吗?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的轻视和官僚体系的腐败。
顾义不顾利,可与论唐虞:只要坚持正义,不计较个人得失,就能像尧舜时代那样治理国家。这里的“唐虞”指的是传说中的古代圣明时期。
识字不识理,止合供走趋:只知道识字却不理解道理,只能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这里的“走趋”指的是奔走忙碌。
一日抱公牍,千金肥尔躯:一天之内处理完公文,就可以得到丰厚的报酬,这反映了官僚机构中的腐败现象。
槁项泥六籍,岁晏寒无襦:形容自己辛苦劳作却没有成果,年老体衰却缺乏温暖的衣服。这里的“六籍”指的是六经,古代儒家的经典。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官僚体系的腐败问题。通过对比贤能之人向帝王贡献财物和普通农民的艰辛生活,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的现实。同时,诗中也讽刺了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的无能和贪婪,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