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翁辛苦注周易,曾梦神人谈太极。
清泉煮蔬啖粝饭,醯盐酱姜俱不食。
迎霜猎猎缊袍青,映日萧萧颔须白。
自云今代王辅嗣,憔悴形容人不识。
有子有子狂非狂,其名复亨字雷阳。
十五早学张道陵,二十已成费长房。
篆符咒水逐鬼物,朝游燕齐暮衡湘。
信奇喜异世不少,指空说无饶衣粮。
读古人书识道理,定复在陈饥欲死。
不如沈家跨灶郎,恍兮惚兮行怪诡。
村惊郭骇争赠诗,我亦徇俗书此纸。
万事宜假不宜真,往往神仙亦如此。

【注释】

  1. 乃翁:您,对尊长的称呼。
  2. 神人:指道教中神仙与真人。
  3. 太极:指道家的“无极而太极”。
  4. 醯盐酱姜:指古代调味品,这里比喻世俗生活。
  5. 缊袍青:指冬天穿着单衣。
  6. 萧萧颔须白:形容年老。
  7. 王辅嗣:三国魏玄学家王弼(226—249),字辅嗣。
  8. 有子有子狂非狂:说自己儿子虽狂,但不狂于人。
  9. 复亨:指王弼。雷阳:王弼的字。
  10. 张道陵:东汉初著名道士张陵,号张道陵。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
  11. 费长房:汉代方士费长房曾乘赤气云游四方,得仙人传授仙术。
  12. 篆符咒水:用法术驱邪治病,即今之巫术。
  13. 朝游燕齐暮衡湘:“朝”和“暮”分别指早晨和晚上,燕、齐、衡、湘指战国时期齐国、楚国、衡州和湖南一带。
  14. 信奇喜异世不少:认为世上很少有值得惊奇的事物。
  15. 指空说无饶衣粮:意思是说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
  16. 陈:陈国,春秋时为郑所灭,后称陈国人,即今之安徽。饥欲死:饥饿到了极点,想要死去。
  17. 村惊郭骇争赠诗:在村庄里听到消息的人都来争着给我送诗作。郭:外城。
  18. 我亦徇俗书此纸:我也随着世俗写这首诗。徇俗,随波逐流,迎合世俗。
  19. 万事宜假不宜真:一切事情都靠想象和联想。
  20. 神仙亦如此:即使神仙也要靠想象和联想。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王辅嗣、费长房等人物为题材,通过他们的形象,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的情怀。全诗采用拟人的手法,将历史人物人格化,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开头四句,是诗人对沈氏的问候,同时也是对沈氏生活的描绘。诗人用“辛苦”二字概括了沈氏的生活状态,用“曾梦”一词表现了其内心的感受。接下来四句,则描述了沈氏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清泉煮蔬、醯盐酱姜不食,迎霜猎猎缊袍青,映日萧萧颔须白,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勾勒出沈氏的形象。最后两句,诗人以“自云”开始,引出了沈氏的身份——王辅嗣。至此,读者已经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沈氏的形象了。
    诗人又进一步展开了对沈氏的描述。诗人用“有子有子狂非狂”来形容沈氏的儿子,用“其名”和“复亨”来介绍沈氏的名字和他的字。接着,诗人又描述了沈氏的生活状态。他十五岁就学道张道陵,二十岁就已经成了费长房。这些描述,既展现了沈氏的才华和学识,又体现了他的勤奋和刻苦。
    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继续展开了对沈氏的描述,用“篆符咒水逐鬼物”、“朝游燕齐暮衡湘”等词句,描绘了他游历四方、行侠仗义的行为。这些描述,既体现了沈氏的性格特点,也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能力。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继续展开了对沈氏的描绘,用“信奇喜异世不少”、“指空说无饶衣粮”等词句,表现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态度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处之。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沈氏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人再次回到了对沈氏的描绘。他用“不如沈家跨灶郎”,来形容沈氏的与众不同;用“恍兮惚兮行怪诡”,来形容沈氏的独特风格;用“村惊郭骇争赠诗”,来形容沈氏的名声之大。这些描述,既展现了沈氏的个性,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