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以发冢,非独王莽然。
手不离珠玉,世岂一桓玄。
昔在鲁闻人,匪值孔圣旃。
焉得两观诛,破彼辨与坚。
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篱边。
夷齐不可跂,赖有此二贤。

杂兴十二首

诗礼以发冢,非独王莽然

诗礼以发冢,非独王莽然。

诗句解读:此句“诗礼以发冢”,意为通过诗歌来揭露隐藏的真相或秘密。”王莽”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篡权者,此处用以比喻那些通过伪装和掩饰来达到目的的人。这暗示了作者对于表面现象背后的真相持批判态度。

译文:通过诗歌揭示隐秘之事,不仅限于王莽之流。

赏析:方回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评。他通过历史人物王莽的故事,指出那些表面光鲜、内心阴暗之人的存在,并警示世人警惕此类人的行为。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不失尖锐,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

昔在鲁闻人,匪值孔圣旃。焉得两观诛,破彼辨与坚。子陵湍石上,元亮菊篱边。夷齐不可跂,赖有此二贤。

诗句解读:此句“昔在鲁闻人”指的是孔子曾在鲁国讲学的历史事件;“匪值孔圣旃”中的“旃”指旗帜,表示孔子的教诲如同旗帜一样高扬;“焉得两观诛”意指如何能够彻底铲除那些阻碍社会发展的不良现象;“破彼辨与坚”则是说要打破那些表面和内在的矛盾;最后两句提到两位古代贤人——子陵(陶渊明)和元亮(王羲之),强调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的卓越成就。

译文:在鲁国听闻孔子讲学的故事,孔子的教导如旗帜一般高扬。如何能够彻底铲除阻碍社会发展的不良现象,破除表面和内在的矛盾?这两位古代贤人——子陵和元亮,分别在文学和政治上留下了不朽的足迹。

赏析:本段诗歌通过提及历史人物孔子、陶渊明和王羲之,展现了方回对古代文化和道德理想的尊崇。他通过对比这些古代贤人的事迹,强调了理想人格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理想社会的可能性。这种表述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也体现了其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杂兴十二首》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通过对古代圣贤的赞颂,诗人传达了其对正义、仁爱和智慧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