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才逾壮早相知,北骑南船几别离。
二老皆邻八旬寿,一生谁赋万篇诗。
特承枉顾元无说,获侍同行识者谁。
流水桃花别天地,碧山许到果何时。
【注释】
年才逾壮早相知:年岁尚轻就已相识。
北骑南舟几别离:北方的马匹,南方的小船,几次分别。
二老皆邻八旬寿:二位老人都在八十岁。
一生谁赋万篇诗:一生中谁能写那么多诗?
特承枉顾元无说:特地来拜访,我却没有话说。
获侍同行识者谁:有幸能跟随你一同前往,有谁知道?
流水桃花别天地:像流水和桃花一样告别天地。
碧山许到果何时:什么时候能够再次来到这碧山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78岁时写的一首赠别诗。当时作者年过七旬,宗兄端叟也已是七十六岁了。两人虽年岁相差无几,但彼此却未曾相识。这次因端叟来访而得以相识,因而写下了这首赠行之作。
“年才逾壮早相知”句,点明两人虽年龄相差无几,但彼此并不相识,所以诗人用“才逾壮”来形容二人年纪相近,又用“早相知”来表明自己早就与对方相识。
“北骑南船几别离”两句,以“几别离”来反衬“早相知”之久。“北骑”指的是北方的马,“南船”指的是南方的船,这里既指代南北的交通往来,又暗指两位老者的年龄。因为两人年龄相近,所以才会经常分别,这种分别可能是由于生活条件不同、性格不同等,也可能是由于两地相隔遥远等原因造成的。然而无论何种原因,这种分别都无法阻止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二老皆邻八旬寿”,诗人用“邻八旬寿”来形容两位老人的年龄之大,同时也表达了对两位老人长寿的祝愿。
“一生谁赋万篇诗”一句,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自嘲。他认为自己一生之中,虽然写了许多诗歌,但却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的诗歌之美。
“特承枉顾元无说,获侍同行识者谁”两句,是对端叟的一种调侃。诗人用“特承枉顾”来表示自己的谦恭和感激之情,同时用“无说”来表达自己对端叟的来访感到非常高兴。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能否得到端叟的认可的疑问。他认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无法得到端叟的认可。
“流水桃花别天地,碧山许到果何时”两句,是诗人对这次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的抒发。他用“流水桃花”来比喻自己与端叟分别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段友谊的珍视之情。而“碧山许到果何时”则表达了他对未来重逢时光的期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