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名郡,刘公昔硕师。
山留黄帝跸,水绕紫阳祠。
遣□□□足,陈言讲说疲。
□曾参到否,未有四书时。

【注解】

刘仲鼎:字子才,南宋名臣。今为湖南浏阳教谕。

四首:《诗经》中的《小雅·鹿鸣之什》。原诗共四章,每章四句,每章开头两句为起兴。今人将此篇分为四组,每组四章,合为八章,每章四句,故称“四首”。

□□今名郡,刘公昔硕师:刘仲鼎的家乡在今湖南长沙。

山留黄帝跸,水绕紫阳祠:在长沙东边的岳麓山上,相传黄帝曾驾黄龙车游此峰。紫阳宫是汉代张良讲学的地方,故称紫阳祠。

遣□□□足,陈言讲说疲:刘仲鼎被派往浏阳教授生徒。

□曾参到否,未有四书时:问曾参是否还在?没有《四书》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是刘克庄怀念友人刘仲鼎之作。据《宋史》卷四二一《刘克庄传》,刘克庄曾因直言敢谏而得罪权贵,被罢官。后得宰相贾似道荐举,任礼部架阁文字,不久又改知建州浦城县。公元1243年(嘉定元年),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公元1247年(开庆元年),因与贾似道不合,被免职。公元1250年(咸淳六年)夏秋间,他流寓于福建汀州、漳州一带达半年之久,最后定居于潮阳。公元1256年(景定元年),他被任命为江东转运副使兼提点刑狱公事,赴江西铅山县任上杭县令。公元1261年(景定四年),任户部右司郎官兼崇政殿说书。公元1264年(景定七年)春,他应诏赴都门,奉旨入朝,并拜为秘阁修撰兼权直学士院。不久,又因上书极论贾似道误国,遭贬谪,于是隐居江湖,寄情山水,潜心著述。这首《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就是他在公元1249年(嘉熙元年)作于江西铅山任上杭县令时的作品。

首联“□□今名郡,刘公昔硕师”,点题。诗人先从自己的角度来写,突出了刘仲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然后由刘仲鼎引出自己的怀念之情。刘仲鼎是湖南长沙人,其地有名,且为“名郡”。刘仲鼎曾任湖南长沙知县和长沙通判等职。刘仲鼎治学严谨,教学有方,为人刚正不阿,深得百姓的爱戴。

颔联“山留黄帝跸,水绕紫阳祠”承上启下,写刘仲鼎所治之地自然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刘仲鼎治理的地方风景优美,气候温和。这里还有一段故事:相传黄帝曾在长沙驾黄龙车游此山,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紫阳祠,并将山下的一条溪命名为“黄龙溪”。

颈联“遣□□□足,陈言讲说疲”,紧承上句之意,写刘仲鼎为教育学生而奔波劳累。这一句既表明了刘仲鼎的敬业精神,又反映了他的勤勉态度。

尾联“□曾参到否,未有四书时”承前启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句中“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曾参”即孔子弟子曾参。刘仲鼎此时已是一位颇有学问的人了,但是仍然在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老师来教授学生,可见当时的教育是多么落后!

全诗语言平易质朴,情感真挚感人。通过描写刘仲鼎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努力,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