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荒望鲁甸,姬孔庙粼粼。
允祚五十代,颜孟东西邻。
旁求侍坐翁,草莽迷城闉。
岂应发肤体,竟此成湮沦。
铿尔续道韵,垂此天伦亲。
犁锄供子职,犹裕耕凿民。
可能百世祀,不庙三省身。
亦必有坛壝,尚稽廓荆榛。
五贤配西序,馀沥波杨荀。
肥马视轻服,此景良清新。
微言苟不及,往迹亦易陈。
安得沂水上,菊泉荐斯人。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有纪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和元遗山八首

荒荒望鲁甸,姬孔庙粼粼。允祚五十代,颜孟东西邻。旁求侍坐翁,草莽迷城闉。岂应发肤体,竟此成湮沦。铿尔续道韵,垂此天伦亲。犁锄供子职,犹裕耕凿民。可能百世祀,不庙三省身。亦必有坛壝,尚稽廓荆榛。五贤配西序,馀沥波杨荀。肥马视轻服,此景良清新。微言苟不及,往迹亦易陈。安得沂水上,菊泉荐斯人。

诗句注释与翻译:

  1. 荒荒望鲁甸:望着鲁地(今山东地区)的广阔田野,心中充满了敬仰。
  2. 姬孔庙粼粼:描述孔子和周公庙宇的庄严肃穆,以及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闪耀光芒。
  3. 允祚五十代:表达对孔子及其弟子们智慧传承的敬意,认为他们的教诲已经延续了五十个世代。
  4. 颜孟东西邻:提到颜回和孟子这两位儒家先贤,他们被描绘为邻居,象征着他们的道德和学问如同邻里一样亲近。
  5. 旁求侍坐翁:寻找曾经聆听过孔子教诲的老翁,反映了对古代智者的怀念。
  6. 岂应发肤体: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即一个人的身体发肤不应成为他成就或罪恶的标志。
  7. 铿尔续道韵:声音铿锵有力,象征着儒家学说的丰富和深厚。
  8. 犁锄供子职:描述了农民使用犁和锄头辛勤耕作的情景,反映了农业社会的基本面貌。
  9. 可能百世祀:表示对儒家思想能够被后世长久纪念的期望。
  10. 不庙三省身:暗示即使没有庙宇祭祀,也应自我反省,保持儒家的道德准则。
  11. 亦必有坛壝:表明即使是在没有正式祭坛的情况下,人们依然会以自己的行为向圣人致敬。
  12. 五贤配西序:提到五位贤人被安排在西厢房中作为榜样,这体现了对他们尊重和敬仰。
  13. 馀沥波杨荀:比喻儒家学说如细流般源远流长,不断传播。
  14. 肥马视轻服:通过对比显示,即使在物质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儒家学者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
  15. 微言苟不及:强调即使微小的言语也不应忽视,应该深入学习并实践。
  16. 往迹亦易陈:表达了对过去圣贤事迹的回顾和学习是容易做到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教训应用于现实生活。
  17. 安得沂水上:引用《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表达了对孔子故乡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描述,展示了对儒家经典的敬仰和对古代智慧的怀念。诗中多次提到的孔子及其弟子,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视。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孔子庙宇、农田等场景,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庄重的古代中国形象。此外,整首诗歌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既传达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