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民昧帝力,焉用典与谟。
奈何降衷后,气禀分贤愚。
天锡孔孟氏,一整绰有馀。
廓哉邹鲁地,良足容轩车。
皇皇七十国,辙迹何区区。
谁知百世下,流作章句儒。
掌股弄神器,敝屣直弃如。
遂令桐梓地,尽化荆棘涂。
昏林畏馋啖,秉烛来趋隅。
巫咸倘可问,为我还其初。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1. 诗句解读
  • “耕民昧帝力,焉用典与谟。” 这句话表达了农民们虽然勤劳,但不需要过多的典籍和谋略。
  • “奈何降衷后,气禀分贤愚。” 这里反映了社会不平等,聪明才智被分配给不同阶层的人。
  • “天锡孔孟氏,一整绰有馀。” 孔子和孟子这样的圣人得到了天赐的恩泽,他们的影响力是充足的。
  • “廓哉邹鲁地,良足容轩车。” 邹鲁之地广阔,足够大到可以容纳高大的车辙。
  • “皇皇七十国,辙迹何区区。” 虽然有七十个国家,但它们的踪迹却显得微不足道。
  • “谁知百世下,流作章句儒。” 后世的人们只知道那些研究古代文献的儒家学者。
  1. 关键词注释
  • “耕民”:指务农的民众。
  • “典与谟”:典籍(典)和计谋(谟)。
  • “降衷后”:指后来的情况。
  • “天锡”:上天赐予。
  • “孔孟氏”:指孔子和孟子。
  • “邹鲁地”:邹国和鲁国的土地。
  • “轩车”:指高大的车。
  • “章句儒”:研究古文、训诂的儒者。
  1. 译文
  • 耕民虽勤劳,但不需过多典籍和谋略。
  • 为何后来的统治者如此自私,导致智慧和才华只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 上天赋予了孔子和孟子,让他们的影响遍布四方。
  • 邹鲁之地广大,足以容纳众多车辆。
  • 尽管有很多国家,但其痕迹却非常微小。
  • 后世的人们只是知道那些研究古文的儒家学者。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展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不公和衰败。作者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社会状况,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中的语言简练有力,情感深沉而不失庄重,是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