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惟君与师,得在天地间。
蜂蚁失所主,生息决不蕃。
逐日渴未死,顾影悲余年。
平生东鲁心,皓首瞻圣贤。
上下二千载,历历观遗镌。
惜哉数墨子,想像成虚传。
十章纪大略,尽和遗山篇。
忠肠搅葵漆,喉棘不忍言。
持归刻琊石,何□勒燕然。
【注释】:
- 元遗山:元好问,字伯善,号遗山居士。
- 金馀元遗山来拜祖庭:元好问是金朝末年人,后入元,为金遗民。
- 有纪行十首:指元好问的《元遗山集》中收录的《纪行十首》。
- 倚歌之先后殊时感慨一也:依循着元遗山的诗词唱和。
- 人惟君与师,得在天地间:只有君和老师才能在天地之间。
- 蜂蚁失所主,生息决不蕃:比喻元遗山像蜜蜂、蚂蚁一样失去自己的主宰,无法繁衍后代。
- 逐日渴未死,顾影悲余年:形容自己年纪已老,但心中仍然怀念着过去的生活。
- 平生东鲁心,皓首瞻圣贤:说自己一直怀有东鲁之心(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即使白发苍苍,也要仰望那些圣贤。
- 上下二千载,历历观遗镌:意思是历经千年,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古人留下的刻文。
- 惜哉数墨子,想像成虚传:可惜的是,许多关于墨子的记载都成了空话。
- 十章纪大略,尽和遗山篇:元好问的诗歌集中收录了十首诗,这些诗都是他的作品,因此称为“尽和遗山篇”。
- 忠肠搅葵漆,喉棘不忍言:意思是内心的痛苦如同搅乱了葵菜和柳叶,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
- 持归刻琊石,何□勒燕然:意思是将这首诗带回家,刻在石头上,让后人都能看到。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对元遗山的一首诗进行唱和之作。元遗山是元好问的老师,所以作者称其为君或师。诗中通过描绘元遗山的生活状态以及作者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元遗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元遗山诗歌的赞赏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