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径无人到,柴门尽日关。
脱巾垂白发,把酒对青山。
世薄惊时异,身贫得梦闲。
夜深明月下,吟待鹤飞还。
【注释】
即事二首:这是诗人在隐居时写的一组诗。即事,指眼前的事情。
草径无人到:草径,指偏僻的小路。
柴门尽日关:柴门,指简陋的门户。尽日,整日,整天。
脱巾垂白发:脱下头巾,露出满头白发。
把酒对青山:端起酒杯对着青翠的山峦(指隐居的山林)。
世薄惊时异:世间冷落,惊骇世事变化无常。
身贫得梦闲:自己贫穷,却能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
夜深明月下:夜晚,明月高照。
吟待鹤飞还:吟,吟咏;候,等待;鹤飞,指鹤归来,比喻隐士归去;还,返回。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期间写的,是他晚年隐居生活的写照。此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中的情景,表达出作者对人生、对世事、对自然的独特感受,表现了他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
首句点出“无人”二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和主人的寂寞。“草径”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独居的山村环境:山路蜿蜒曲折,通向远方,但没有人烟往来,连柴门也终日关闭着不让人进去。“柴门”,简陋的门户,用“尽日”二字表明作者整天都呆在这里。这一句不仅写出了山村的环境,而且写出了作者与世人隔绝的心境。“脱巾垂白发”一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感。脱下头巾,露出满头白发,可见他已到了老迈之年。一个“垂”字,既写出了白发之多,也写出了人到老年而自娱自乐的闲散情态。“把酒对青山”一句,又进一步表现出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面对青山,举杯畅饮,饮酒作乐。这一句既是对前两句的概括,又是对全诗的概括。
“世薄惊时异,身贫得梦闲。”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世薄”一词,出自《庄子·盗跖》:“尧舜为匹夫”,意为世人轻视尧舜这样的圣明君主,暗指社会现实之冷酷、无情。“惊时异”三字,表明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名利看得很淡薄,追求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生活。“身贫得梦闲”一句中,“身贫”与“得梦闲”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说明作者身处贫困之中,后者则表示他虽然贫穷,但是能够享受到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这两句诗既反映了作者对于名利看得很轻浅的现实态度,也揭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一句“夜深明月下,吟待鹤飞还”,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月光下吟诵诗句的情景。“夜深明月下”这句诗既表达了时间已经深夜,月亮升起的美景,又暗示了作者独自吟诗的时间之长。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孤独。“吟待鹤飞还”一句中,“吟”“待”两个动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前者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环境中静心吟诗,后者则表明他正在等待着什么。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也揭示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中的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对于世事、对于自然的独到见解和独特感受,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