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圆光攒一簇。明月清风开慧目。法身养就道根芽,仙童身执天花竹。会弹弦外曲。本性莹若荆山玉。乐真欢、闲吟碧洞,闪出祥烟绿。
苦尽甘来天赐禄。日月交宫真反覆。无中别有好家风,免投胎舍重捞漉。性灯常照烛。应化太虚通纯熟。个灵明、包罗万象,出离生死辱。
注释:
四大圆光攒一簇。明月清风开慧目。法身养就道根芽,仙童身执天花竹。会弹弦外曲。本性莹若荆山玉。乐真欢、闲吟碧洞,闪出祥烟绿。
释义:
四大(地、水、火、风)圆满如圆光一般聚集在一起。明月清风照亮了慧眼。法身修炼到了道的根基,如同天生的仙童手执天花和竹子。弹奏琴音之外的音乐。本性如同荆山中的美玉一样明亮纯洁。快乐而真诚地吟咏,在碧潭洞穴中,仿佛看到了吉祥的烟雾变得绿色。
苦尽甘来天赐的财富。日月交相辉映,宇宙的真实面貌显露出来。宇宙间没有生老病死的变化,没有生死轮回的痛苦。性灵之灯永远照耀着烛光。应化于太虚的宇宙万物,都达到纯熟的境界。个体的智慧明觉,包容万象,超越了生死轮回的屈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行者悟道后的心灵境界。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
“四大圆光攒一簇”这一句,诗人用四维空间中的四个方向(东、南、西、北)与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相结合,象征着宇宙万物都在一个整体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明月清风开慧目”这一句,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喻,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清明和智慧。明月清风象征着宁静和明朗,能够打开修行者心灵的窗户,让修行者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
“法身养就道根芽,仙童身执天花竹”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修行者的内在修为。法身是修行者修行的成果,已经达到了与大道相融合的境界。而仙童则是修行者的象征,手中握着天花和竹子,代表着修行者掌握了自然法则和宇宙规律。
“会弹弦外曲”这一句,诗人以乐器演奏为例,比喻修行者的技艺高超,已经超越了世俗的范畴,能够领悟到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
“性灵之灯常照烛”这一句,诗人强调了修行者内在智慧的重要性。修行者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自己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同时,修行者也像一盏烛火,为他人提供了光明。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修行者形象,以及他对于宇宙万物和谐共处的理解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修行者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理想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