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皆全,痴顽总至,两般自是殊方。一能明哲,一个性迷荒。尽是灵中分定,各分别、此理昭彰。还知否,上人九窍,下没膏肓。
彷徨。思这事,暗中积行,便得贤良。稍胡为做作,愚戆来匡。奉劝诸公速悟,行平等、永永清凉。真诚显,唯邀本有,前路趁仙乡。
【注释】
- 刘公索贤:刘公是作者的朋友。索贤,指求得贤才。
- 智慧皆全:指有智慧的人,他们的智慧都齐全。
- 痴顽总至:指愚昧无知的人总是会出现。
- 两般自是殊方:指有智慧和愚昧两种人。
- 一能明哲:一个能够明智。
- 性迷荒:本性被蒙蔽了,变得迷糊。
- 灵中分定:指心灵中已经注定的事情。
- 此理昭彰:这个道理非常清楚明白。
- 上人九窍:指修行者有九窍(耳、目、口、手、足等)的智慧。
- 下没膏肓:指身体下部没有患疾的地方。
- 彷徨:徘徊不前。
- 暗中积行:在黑暗中不断修炼。
- 胡为做作:随意妄为,做作。
- 愚戆:愚蠢。
- 匡:匡正,纠正。
- 速悟:迅速觉悟。
- 平等:平等对待,不偏不倚。
- 永永清凉:永远保持清凉的状态。
- 真诚显:真诚显露出来。
- 本有:原本就具备的。
- 前路趁仙乡:前面的道路就像仙境一般,可以畅游其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诗,以刘公为对象,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劝导。整首诗通过对刘公的赞美和劝诫,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友谊和高远的理想。
开头两句“智慧皆全,痴顽总至,两般自是殊方。”直接点明了刘公的特点:既有智慧也有愚昧。接着,诗人用对比的方式,分别描写了智慧和愚昧两种人的行为和状态,强调了他们各自的特点。
接下来的句子“一能明哲,一个性迷荒。尽是灵中分定,各分别、此理昭彰。”进一步描绘了这两种人的不同。其中,“明哲”和“性迷荒”分别代表了智慧和愚昧,“灵中分定”和“此理昭彰”则分别描述了他们的内心状态和行为表现。
“还知否,上人九窍,下没膏肓。”这句话是对刘公的一种提醒和劝导,希望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刘公的关心和期望。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继续描绘了刘公的行为和态度。“彷徨。思这事,暗中积行,便得贤良。稍胡为做作,愚戆来匡。”这几句诗表达了刘公的思考和行动。他在暗中修炼着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贤良之人。然而,他也时常会做一些不恰当的举动,需要别人来匡正他。
最后一句“奉劝诸公速悟,行平等、永永清凉。”则是对刘公的劝告和期待。希望他能够迅速觉悟,以平等的心态与他人相处,保持一颗永远清凉的心。这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