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学道、凭空炼己,志冲天、人间无比。放旷山林,次后复、逍遥云水。过夷门、又临秦地。
飘蓬十载,游程万里。度关津、崎岖迢递。事事谙来,但悟了、般般总弃。只随缘、布裘芒履。

解冤结自咏

当初学道、凭空炼己,志冲天、人间无比。放旷山林,次后复、逍遥云水。过夷门、又临秦地。

飘蓬十载,游程万里。度关津、崎岖迢递。事事谙来,但悟了、般般总弃。只随缘、布裘芒履。

注释:

  • 当初学道:指开始学习道法修行。
  • 凭空炼己:独自修炼自己,不依赖他人。
  • 志冲天:志向高远,有冲天的壮志。
  • 放旷山林:在山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 次后:之后。
  • 逍遥云水:在云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玩。
  • 过夷门:经过夷门(地名,位于今山西)。
  • 又临秦地:又到达秦地(即今天的陕西一带)。
  • 飘蓬十载:形容漂泊的时间很长,十年如一日。
  • 游程万里:游历的路程非常遥远。
  • 度关津、崎岖迢递:通过关卡和山间的道路。
  • 事事谙来:经历的事情都明白了。
  • 般般总弃:对一切都不执着,放下。
  • 只随缘、布裘芒履:只随遇而安,穿着破旧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个人修行经历和心境变化的作品,诗人以“解冤结”为题,反映了其修行过程中对世俗恩怨的解脱和对人生态度的转变。诗中描述了从学道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以及对各种经历的态度和感悟。

首句“当初学道、凭空炼己”,展现了诗人开始追求修行时的坚定意志和自我修炼的决心。第二句“志冲天、人间无比”,则表达了其志向之高远和与众不同的精神境界。接着描述自己在山林中的自由生活和云水的逍遥自在,显示了修行者超脱尘世、追求自然和谐的境界。

第四句“过夷门、又临秦地”,说明诗人的修行之旅跨越了许多地方,也经历了不同的地方风土人情。第五句“飘蓬十载,游程万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长时间旅行的生活状态,以及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第七句“度关津、崎岖迢递”,表现了诗人在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但诗人并未被这些困境所困扰,而是坦然面对。第八句“事事谙来,但悟了、般般总弃”,表明了诗人对世间万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最终能够放下一切执着。最后两句“只随缘、布裘芒履”,体现了诗人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即使身处简陋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中的各种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成长和超越,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