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松关路,门开对洞天。
山神曾献地,海众此安禅。
钟磬开岩谷,楼台跨石泉。
高峰智者塔,长与赤城连。
国清寺
介绍
。
《国清寺》是晚唐诗人韦庄的诗作,全诗共四句:“山色空濛雨亦奇,国清寺里好题词。”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此诗以“国清寺”为线索展开描写,“国清寺”既是作者游览的地方也是他情感寄托之处。“国清寺”的景色是如此的优美、迷人,在诗人笔下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国清寺》这首诗描绘了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美景。在下雨的时候,山的颜色变得更加朦胧而美丽,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这句“国清寺里好题词”则点明了作者在此地游览并留下了美好的文字记录。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国清寺》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并且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使得
相关推荐
【注释】: 十里松关路,门开对洞天。 山神曾献地,海众此安禅。 钟磬开岩谷,楼台跨石泉。 高峰智者塔,长与赤城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国清寺时所写。国清寺为唐开元年间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回国途中所建的寺院,位于浙江天台县,距国清宫不远。国清、赤城两山相对,故有“双峰对峙”之说。 第一联:“十里松关路,门开对洞天。” 描述了国清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齐己所作的《国清寺》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 第一句:“绀宇初成国已清” 注释:绀,一种深红色,这里指寺庙建筑的颜色。绀宇,即绀色的建筑。初成,表示刚刚建成或开始建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座绀色建筑刚刚建成,周围的环境已经变得清新宁静了。 - 第二句:“千灵慈护属仁明” 注释:千灵,指的是众多神灵。慈护,表示慈悲地保护。属仁明,意味着属于仁慈明智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
国清寺 智者高踪接沃洲,石渠仙职我同游。 已无月桂笼禅室,犹有祥云锁寺楼。 叠砌崚嶒封碧藓,五峰苍翠覆寒流。 却缘王命相拘束,不得跻攀最上头。 注释 1. 国清寺:这是一首描述国清寺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寺庙的喜爱和向往。 2. 智者高踪接沃洲:智者,指高僧或学者;高踪,意为高尚的足迹;沃洲,泛指名山胜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高僧的足迹与名山相连。 3. 石渠仙职我同游:石渠,指石渠桥
注释:梵宫四面环绕着峻峭的山峰,兜率台高耸,倚靠翠绿山峦。寒山会再来此间吗?谁能试问丰干是否还记得这里?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国清寺时所作。国清寺在浙江省天台县,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全诗描绘了寺庙的优美环境和幽静的气氛。首句“梵宫四面五峰巑”,用五个字形容寺庙四周的景色,既形象又生动。接着写兜率台,用一“高”字形容其高度,再用“倚翠峦”来形容它的位置。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和询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然后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手法等进行分析判断。 第一联“绀宇今方盛,名知国已清”,写寺宇建筑之美。“绀宇”指红砖瓦房或寺院,“盛”即兴盛,“国”指国家。两句意思是说,现在寺中建筑十分壮观,国家的名声也正因此而变得清高。这一句是写寺宇,但通过“名”“国”两词
国清寺 穿越松林双涧,五峰环绕宫殿。 小院寒水分流,高楼半落晖中。 叶随金地飘落,云向玉京飞动。 欲探西来之意,谁传智者衣风。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穿松渡双涧:穿过松树林,渡过两条清澈的溪涧。描述了一种宁静而古朴的自然景色,松树和溪涧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2. 宫殿五峰围:五座山峰环绕着宫殿,形成了一种雄伟壮观的景象。这里的宫殿可能指代寺庙本身,五座山峰的加入,使得整个画面更显神秘和壮丽
国清寺 三四百年的古寺,如今又显得清净。如果不是圣明之君,哪能得到如此嘉名? 月色映照五峰山色,风吹松涛十里回响。 若不是君王的命令束缚,就可以脱下尘世的冠带。 【注释】 三四百年:三、四百年。三四百年,泛指很长的时间。 国:指国清寺。 又:又见。 今:现在。 若非:如果不是。 逢:遇到。 圣祚:皇帝的恩德或福泽。 徒自有嘉名:白白地拥有美好的声誉。徒,白白的。 月殿:指月亮照耀下的宫殿。 五峰
国清寺 南越第一寺,偶来心地真。 却嫌桥下水,流去入红尘。 注释: - 国清寺:位于中国南方,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 南越第一寺:指国清寺在南越地区的知名度很高,被誉为第一座寺庙。 - 偶来心地真:指诗人偶然来到国清寺,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纯净。 - 却嫌桥下水:指诗人对桥下的水流感到不满,认为它流入了红尘(人间的纷扰和喧嚣)。 - 流去入红尘:指水流最终流入了人世间
【赏析】 国清寺在浙江天台山,为唐代著名高僧天台宗创始人智的道场,与天台山华顶齐名。此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对国清寺风光和佛事活动的写照。 “松韵萧骚十里清”,松树苍翠挺拔,发出阵阵清幽的音响,远远传来,令人心旷神怡。“萧骚”形容声音凄婉哀伤。“萧骚”二字既形容了松声的特点,又渲染出了环境的清幽。 “入门毛骨冷如冰”是说走进寺庙后,感觉如同身临冰雪世界一样寒冷。“毛骨”指人的骨头和毛发
注释: -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 - 夹道青松引客来:夹道的青松吸引了游客前来。 - 五峰双涧拥楼台:五座山峰环绕着双涧流泉,楼台建筑在风景如画的山峦之间。 - 丰干饶舌留公案:丰干的言辞犀利,留下了关于公案的讨论。 - 隋帝遗书暗古煤:隋文帝留下的书信被埋藏在古老的煤中,难以辨认。 - 最喜亲知来里社:我最喜欢的是亲朋好友来访。 - 真成春月上天台:真是如诗如画
【注释】 国清寺:指灵隐寺。青眼:指朋友间互相尊重的情谊,亦指赏识之意。萧寺:指灵隐寺。松门:指山中之松,常为高士所居,故称松门。 【赏析】 《题灵隐寺》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此诗是题咏灵隐寺之作,通过写自己对寺庙的钟爱和在寺中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佛家的虔诚和敬仰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悠远。 首句“自嗟灵骨久埋沦”,以自嘲的口吻表达自己对灵骨久埋于地下的感叹。这里“自嗟”二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艺术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结合诗中具体的意象、诗句分析作答。 首联“寥寥人境外,别有一林中。”意思是:在人世间外另有一个幽静的小天地,是那高耸入云的山峦。 颔联“萝幌晴峰色,花钟夜壑空。”意思是:清晨,山腰上缭绕的雾气被阳光染得通红,犹如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焰;而山下的山谷
诗句解析: 1. “远问天台访玉峰” - 这句描述了诗人为了探访天台山的玉峰(天台山著名的山峰),而特意从远方出发。 2. “短筇扶入翠重重” - “筇”指的是竹杖,"扶入翠重重"形容山路崎岖,需要借助竹杖来行走。 3. “溪风满寺散花雨” - 这句描绘了寺庙周围溪流吹来的风带来了花瓣,仿佛下起了花雨。 4. “秋色一帘横古松” - “秋色”是指秋天的颜色,"一帘"可能指的是挂起来的窗帘或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