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红变芙蓉,各是天然色。
时情苦贱眼,每叹今非昔。
人心与物态,自古有更易。
只使碧莲开,游人果何得。
麻姑山诗
介绍
。
《麻姑山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麻姑山上白云生,碧玉盘中何所有?
一粒粟珠如金玉,千年化作青田龙。
这首诗描绘了麻姑山的美丽景色和传说中的仙人麻姑。麻姑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县境内,因有“麻姑献寿”之说而闻名遐迩。
诗中提到的“碧玉盘中何所有?”可能是指在山顶可以看到如玉般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一粒粟珠如金玉,千年化作青田龙。”则描绘了仙人麻姑食用灵丹妙药后变化为一条巨龙的情景。这些描述充满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展现了对自然美景和神话传说的独特视角,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仙境与现实之间奇妙关系
相关推荐
诗句原文: 青红变芙蓉,各是天然色。 时情苦贱眼,每叹今非昔。 人心与物态,自古有更易。 只使碧莲开,游人果何得。 注释解释: - 青红变芙蓉:形容颜色的变化如同芙蓉(荷花)一般自然美丽。 - 时情苦贱眼:指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观随着时间而变化,原本认为美好的东西可能变得不再珍贵。 - 人心与物态:表达了人心与外在事物形态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 - 自古有更易:意味着自古以来
诗句如下: 南峰枕崇坂,径路荆榛稠。遗坛在其巅,名为仙翁留。 翻译如下: 南面的山峰高耸入云,山路崎岖荆棘丛生。山巅之上有一个古老的祭坛,被称为仙人留下的遗迹。 诗句注释: 南峰:指的是麻姑山的南面山峰。 枕:依偎或靠着。 崇坂:高大险峻的山坡。 荆榛稠:荆棘丛生。 遗坛:遗留下来的祭坛。 其巅:其山顶。 仙翁留:仙人留下的遗迹。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麻姑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注释】 何年炼金丹:何时炼成长生不老的金丹? 旧井穴田腹(穴田腹):在田间挖了一口井,把田里的泥土都掏空了。 腐尽贪人肉: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全都杀死。 幽草蘸寒泉(蘸):沾湿。 田禽时下浴:田里的鸟儿有时下来洗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写麻姑山中的景象来隐喻社会的现实。 何年炼金丹:诗人在问谁能够炼成金丹以求长生不老?这反映了他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担忧。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审题,明确所考诗句的内容和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相关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中的“灵仙心无累”是说仙人的心不因外界而有所拖累。“会合祗偶然”,指与神仙的会面只是偶然的事。“玉酒杯”,用玉杯盛酒,表示珍贵。“放旷随清涟”,意为逍遥自在,任凭清波荡漾。“枯池上”,指池塘已经干涸。“无穷传”,指流传千古。 【答案】 译文: 仙人之心不受世俗羁绊
【赏析】 这是一首写麻姑山的诗。麻姑是传说中的仙人,她住在山上。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麻姑山的向往之情和在山上过夜的情景。诗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 首句写麻姑山高耸入云,古秀拔地而起,百里之外都可以见到它。第二句写楼殿建在山顶上,钟鼓之声响彻云霄。第三四句写仙鹤飞来,从云层中取食芝菌;道士归来,月色洒满锄头与畚斗。第五六句写夜晚在松树上安身,清思逼得人想睡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怀念之情。 诗句: - 腾腾六尺碣,标置羽客坟。 - 龟螭尚坚完,字画稍破分。 - 道士惜故物,编扶使长存。 - 前已三百年,后当几何春。 - 昔诵八哀咏,颇推李邕文。 - 披襟喜此逢,再读目愈昏。 - 道固难洞达,辞犹不雄浑。 - 岂殊沸鸣蛙,见谓鼓吹繁。 - 惜哉开元盛,乃乏史笔人。 - 复疑少陵翁,赏识或失真。 - 凡例竟何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以下是逐句释义及其对应的译文: 1. 稽首香案下,索火续新烟。 【注释】:在香案下行礼,点燃新的香烟以续燃。 译文:在神像前行拜礼,点着香,继续燃烧香烟。 2. 徘徊想功行,缅尽千载前。 【注释】:徘徊思考功德和修为的历程,追溯到千年之前。 译文:我在此徘徊思考功德和修为的历程,追溯到千年之前。 3. 念昔魏晋间,士流罕身全。 【注释】:回想魏晋时期
香像已经毁坏很久了,虚名仍在金石中。 深知无穷的传诵,必须以文墨来托付。 穆卿刚直的人,公论触动了权戚。 至于祸福之间的事,也有随俗的行为。 端知守财虏,倚此销罪慝。 只今蚩蚩流,持论能引掖。 凭谁致我语,解彼蚩蚩惑。 欲慕穆卿贤,当充穆卿德。 区区建香像,是乃卿瑕谪。 用此而希卿,何殊以耳食。 注释 1. 香像:此处指供奉的佛像或雕塑。 2. 坏已久:佛像或雕塑已经破损。 3.
注释与赏析 第一节 - 岩岩: 形容山石高大而坚固。 - 寥阳殿: 可能是一处宫殿或亭台的名字,位于高峻的山峰之上。 - 东有蔽牛杉: “蔽牛”可能是指一种树或植物,用以形容其高大茂密。 - 萝薜拘: 意为藤蔓植物缠绕,这里形容山间植被丰富,环境繁盛。 - 云雾参: 云雾缭绕,增添了山峰的神秘感。 - 灵根不纳老: 描述山的根基稳固,不受时间侵蚀。 - 秀色长如添:
《麻姑山诗》 诗人简介:王之涣,字季凌,祖籍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为晋州寿阳(今属山西)人。开元初中进士,任太丘县丞。后转赞善大夫,因事被贬至衡州。天宝十三年冬,王之涣游历回乡路过襄阳(今属湖北),作《登鹳雀楼》一诗。 注释: - 人言此峰峻:人们说这座山峰很高峻。 - 谓与浮云齐:就好像和浮云一样高。 - 势自有高低:形势上自有高低之分。 - 世论所以迷:世人因此迷失了方向。 -
日脚退前楹,崇堂豁明净。 缣缃出百函,翰墨睹三圣。 舒张溢墙壁,灿烂累签㡠。 鸾龙交飞翻,金石避坚硬。 毫无半分弱,大至袤丈劲。 真行体兼精,篆籀法毕正。 篇章入题写,作者一何幸。 伟哉天纵能,岂谓学成性。 名山遍藏蓄,终古得辉映。 墨客徒醉心,黄冠荷覃庆。 尝思八世主,覆焘足仁政。 诗书所敷扬,乃独蔑此命。 将非史官略,纪叙非尽并。 不然天日资,肯特记名姓。 或应淳古治,不以馀艺竞。
【诗句解读】 1. 山风吹春来: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景象,山风轻拂,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2. 仙花靓如面:仙花美丽如同女子的容颜,形容花朵鲜艳而美丽。 3. 芳馨岂不美:芬芳的香气难道不是一种美好吗? 4. 俗耳未肯贱:世俗之人往往不能理解这种美好的价值。 5. 吾闻西州地:我听说在西边有一个地方叫做西州。 6. 薪以牡丹爨:用牡丹作为燃料煮饭。 7. 何嫌此中花,开落无人看:为什么嫌弃这里的花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麻姑山诗》。下面我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麻姑山诗 - 注释:这是一首描写麻姑山上景色和生活的诗歌。 2. 此地去秦中,赢粮每三月。 - 注释:我来到这里,需要携带三个月的食物。 3. 秦人不厌远,期以一死脱。 - 注释:秦地的人们不讨厌遥远,因为他们希望在这里能够解脱。 4. 何言幸可数,久竟各存活。 - 注释:他们怎么知道幸运可以数?最终他们都活着。 5.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第一段(弄水石桥西,退荫百尺松) - 诗句:弄水石桥西,退荫百尺松。 - 译文:在溪边搭建了一座石桥,桥的西边有一棵高高的松树。 - 注释:这里的“弄水”可能指的是水流经过的地方,石桥可能是为了便于行人过河而建的。“退荫”指的是树木为过往的人提供了阴凉。“百尺松”形容松树非常高大。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致
【注释】 麻姑山:在江西上饶市,有一座麻姑峰。 陂陀土中石:山坡上长满了石头。 含彩若龟贝:色彩像乌龟和贝壳那样美丽。 伊谁攻取之:是谁开采它呢? 传玩诧奇怪:传看观赏而觉得奇怪。 山家厌搜凿:山中人家讨厌搜寻开采。 养草事蔽盖:种植花草来掩盖石头。 闲名偶流闻:闲暇时偶尔听说过。 咨嗟人间世:叹息人世间。 岂直文为害:难道只是文字的危害吗? 大有可用姿:却有巨大的用途。 难能免侵败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雄浑、深沉、含蓄为特点,被誉为“诗中之诗,文中之文”。 诗句释义: 1. 麻姑山诗:这是一首描写麻姑山景色和传说的诗。 2. 名山一境镇:形容麻姑山的美景如仙境一般,令人陶醉。 3. 水土本深厚:指麻姑山的水土肥沃,孕育了丰富的资源。 4. 谁令虎来跑,应爪泉飞透:描述泉水从山上流出,如同猛虎奔腾
诗句释义: 1. 霞光满西山,古洞在其下。 - 注释: 描述的是日落时分的景色,西山被晚霞映照得分外美丽。 - 赏析: 这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2. 石老只嵌空,泉寒亦飞泻。 - 注释: 山石苍老却依然镶嵌着空隙,泉水在寒冷中也自由地奔流而下。 - 赏析: 这里用“石老”来形容山岩的古老与坚韧,而“泉寒”则强调了自然的纯净和冷冽。 3. 有居容冠褐
【注释】爱山客:喜爱山水的人。方为昔日登,又作今日归:昨天刚登上山顶,今天就回来了。劳生竟何有: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清赏不可期:高远的欣赏是难以企及的。故惭康乐侯:所以惭愧像陶渊明那样不慕名利,远离官场。 【赏析】诗人与友人游历名山之后,在归途中作此诗以自慰。首二句说自己也是爱好山景的人,也吟咏过看山的诗;三、四两句写自己既已登上了名山胜地,又回到平常的生活,觉得没有什么值得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