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辙驱驰遍四郊,老来于此尚投胶。
绸缪先事心为碎,展转中宵睫不交。
贪鼠驱无容出穴,惊乌疑恐弗安巢。
灯残衾薄新寒力,听彻更筹五五敲。
枕上偶成
介绍
。
《枕上偶成》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诗作,全诗如下:
床下清泉石上有松风
枕上偶成
枕上偶成,梦中犹记旧山峰。
青云有路通霄汉,
白日无才付醉翁。
水绕孤村春复夏,
花飞小巷雨兼风。
何当一别还乡里,
莫待人归始问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梦境中的景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枕上偶成”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梦中犹记旧山峰”则暗示了作者在梦中仍然记得家乡的景色。接下来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自己的境遇:“青云有路通霄汉”,表明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不顺;“白日无才付醉翁”,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
相关推荐
【诗句注释】 官辙:指官场的车轮,喻指仕途或仕途奔波。驱驰,奔走。四郊:四周。犹言四方或到处。老来:年纪大了。尚:还。投胶:比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勉强为之。 绸缪先事心为碎:意思是在未雨绸缪之前就已经心烦意乱了。绸缪,织成细绳,用来捆绑东西。比喻事先准备或安排。 展转中宵:翻来覆去地辗转难眠。展转,翻转、翻动、翻身。中宵:半夜时分。 贪鼠:形容贪得无厌。驱无容出穴:驱使老鼠不再出来咬东西。 惊乌
枕上偶成 客楼萧索抱愁眠,雁过声声到枕边。 念脚动如鱼拨剌,吟身寒似鹭联拳。 匣中幸有刘琨剑,囊里犹馀杜老钱。 忽忆西山山下路,夜深霜露滴松阡。 注释: ①客楼萧索抱愁眠:客人的楼房萧条冷落,自己抱着愁绪入睡。②雁过声声到枕边:大雁飞过,声音阵阵传到枕边。③念脚动如鱼拨剌:想起脚下像鱼儿那样移动。④吟身寒似鹭联拳:吟诵时身体感到寒冷,好像鹭鸶一样并排蜷曲。⑤匣中幸有刘琨剑:幸亏匣子里有刘琨的宝剑
枕上偶成 长夜更难晓,天寒吟思清。 梦魂山馆枕,灯影雪窗檠。 守拙疏生理,安贫识世情。 凄风响檐竹,岂是不平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夜难明的夜晚,独自坐在山馆的床上,对着昏黄的灯光,吟咏着自己的思绪与感受而创作的。 首句"长夜更难晓",诗人描绘了一个长夜难明的景象,表达了他在长夜中无法入睡的孤独和无奈。"天寒吟思清",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吟咏着自己的思绪
枕上偶成 放逐之臣,再不能企望重返朝廷之门,现在只能身居江头的黄叶村。 译文:我被放逐,再也见不到朝堂的门了("放臣不复望修门"),我只能在黄叶飘落的村庄里度过余生。 注释:放逐、修门 —— 指皇帝疏远和废黜(贬谪)的人。寄——寄居。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译文:我口渴,喜欢听稀疏的雨声,醒来却对着一盏昏弱的灯光忧愁。 注释:疏雨——稀落的雨声。 河潼形胜宁终弃
【解析】 “枕上偶成”为诗的首句,交代了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与作者的生活环境。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夜晚辗转难眠之际写下这首诗的,而“枕上”又进一步表明了这首诗是一首写梦的诗。接下来两句是说:我常常在想怎样才能为国家带来升平和安定,但是事与愿违,每件事都参差差错。这一句中的“常思”、“每事”,都表明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而“参差”二字则表明了诗人对于时局的不满。第三句中的“天魔未除难学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梦天》。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枕上偶成:在枕上偶然醒来,于是有了灵感。 2. 欹枕闻晨鸡:斜躺着枕头时,听到了清晨的第一声鸡鸣。 3. 似觉微阳动:似乎感觉到了一丝阳光的动静。 4. 吹灯起静坐:吹灭灯光后开始静坐,可能是在思考或冥想。 5. 聊得醒醉梦:只是暂时地从醉梦中醒来(醒)和再次入睡(梦),没有完全进入清醒状态。 6. 神仙似可学,惟在制铅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枕上偶成”意思是:我偶然写成的这首小诗;“山馆云寒枕簟清”,意思是:在山里宾馆中,被子和席子都冷冰冰的;“隔窗残月不分明”,意思是:隔着窗户看到残月,但月光不是很明亮;“黄莺未醒人先醒,卧听枝头第一声”,意思是:还没有等到黄莺叫唤,我就醒了,静静地躺在被窝里
【注释】: 1. 翰苑:指翰林院,是皇帝的办公厅。无官府:没有官职,比喻闲散,无官事可做。蒲团:僧人坐禅用的草垫。 2. 岩云:指山中云雾。交树白:形容山峰与树木交织在一起,云雾缭绕,显得洁白。水月:指水中的月亮。印沙圆:形容月光在水面上映出圆形。 3. 陶元亮: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 4. 魏仲先:魏徵(公元580-643年),字伯阳,唐朝大臣
【解析】 “枕上”二句,诗人在枕上听到报时声,知道天快亮了。这两句诗写诗人因失眠而感到惆怅。 第三联是诗人的感慨之辞,“处世无良策,谋生欠薄田”,意思是说,自己处在人世间却无高招良策,谋生的资本又不足,所以生活艰难。这是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慨叹。 第四联写诗人对花时的悠闲自娱的生活态度,认为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是。“底事犹愁眠”,意谓为什么还要愁思不眠呢?这是诗人的自问之语。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
注释: 1. 寒炉拨尽漏声微:在寒冷的夜晚,用火炉煮着东西,随着时间推移,火炉的烟渐渐被抽走,只剩下细微的声音。 2. 独卧泥床揽毳衣:独自躺在泥床上,紧紧抱着薄薄的毛毯。 3. 枕上岭梅三百树:在枕头上,可以看到岭上的梅花有三百棵。 4. 一时化作雪花飞:突然,那些梅花好像变成了无数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的景象,通过诗人独特的观察和感受
【解析】 此诗为劝学诗,勉励人们要勤奋学习,克服困难。 (1)“为学”即“为学之道”。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读书学习比作攀登万仞高山。 (2)“须用小心攀”,意为:要想攀登成功,必须小心谨慎地攀登。 “层崖”,指高山上的悬崖峭壁,比喻学问的高深莫测。 (3)“前头尽有无穷趣”,意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无数乐趣。 (4)“只是工夫不断难。”意为:但是,只有不断地下工夫才能达到目标。 【答案】
枕上偶成 万事随缘不用忧,好将行止范前脩。 当兹岁晚尤宜惜,独对黄花咏未休。 【注释】 枕上偶成:诗作写于诗人在睡梦中的偶然所得。 万事随缘不用忧,好将行止范前脩:世事纷扰,人生无常,一切顺其自然即可无忧,但人应效仿古人行事为人。范:效法;前脩:前代贤人。 当兹岁晚尤宜惜,独对黄花咏未休:正值年老体弱之时更应珍惜光阴,孤独面对盛开的菊花吟诵不已。 当兹岁晚尤宜惜,指诗人已到了知天命之年
【注释】 枕上:指诗人在梦中。偶成:即偶尔写成的诗。 迢迢:形容遥远。客梦回:客中之梦,指游子的梦境。 清兴:清冷的兴致。正:正是。悠哉:悠闲自在的样子。 窥窗:指透过窗户向外张望。银河烂:银河灿烂。银河,指天河,古人以天上的银河比喻人间的河流。烛九垓:照亮九天之上的星域。九垓,指极远的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宿旅馆时所作诗,抒发了羁旅思乡之情。 首句写客中夜梦,“静夜迢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和重要词语来分析,最后得出答案。本题注意“尘”是尘埃的简称,比喻人的思想;“楼台”是建筑物的意思。“半径残花燕子来”一句中“半径”是指燕子飞行的速度。 【答案】 枕上偶成 (一) 倦思如尘拨不开,一天风雨锁楼台。 译文:我因困倦而入梦,但思绪像灰尘一样难以驱除,整天都笼罩着一层愁云。 (二)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 枕上偶成(第一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躺在床上时偶然吟成的诗句。"偶成"意味着这是在不经意间创作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 漏尽鸡一呜(第二句) 这里的“漏尽”指的是古代计时工具——漏壶的水几乎流完,表示天快亮了。“鸡一鸣”则是指公鸡打鸣报晓,这里用来形容清晨时分。 - 遥遥村砦里(第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