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化三吴士,风行万古书。
石渠功不细,凤阁位方虚。
梁木何摧地,泉台欲驾舆。
来观自燕者,顽懦亦欷歔。
挽东莱先生
介绍
《挽东莱先生》是南宋诗人杨诚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位学者的追忆和哀悼,更是对其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的高度认可。
杨诚之,作为当时金华地区的知名人士,其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更在社会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状态和文化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望。
《挽东莱先生》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东莱先生生前的辉煌及其离世带来的哀痛。诗中首句“多士将安放,先生今则亡”点明了东莱先生的离世给众多贤才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紧接着,诗人通过描绘东莱先生生前的成就,如“度外有兼容”、“绠断一寻井,萝枯百尺松”,表达了对东莱先生学问德行的崇敬和敬仰。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哀思。
《挽东莱先生》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值得欣赏,还因为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成为研究宋代文人思想、学术与文化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挽东莱先生 - “挽东莱先生”可能指的是为一位名叫东莱(或称东里)的人士送行。 - 东莱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物或学派。 2. 雨化三吴士 - “三吴”泛指吴地及其周边地区,古代中国对这一地区的称呼。 - “士”指的是当地的学者、文人。 - 这句话意味着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众多有才华的学者。 3. 风行万古书 - “风行”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广泛传播、流传
【注释】 挽东莱先生: 挽,用诗来悼念;东莱,人名。东莱先生,即苏轼的挚友张方平。苏轼在徐州做太守时,张方平和苏辙曾一起为他的墓志铭作序。苏轼死后,张方平写了这篇挽诗以纪念他的朋友。 玉石明胸次: 玉石,比喻人品高洁;胸次,心胸。指苏轼高尚纯洁的人格。 风云在笔端: 指其文辞如风云变幻、气势磅礴。 教常先慷慨: 教,指教;常,常常;慷慨,意气激昂。指苏轼为人慷慨激昂。 门不弃蹒跚: 门,比喻仕途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然后结合题目所列信息提示进行作答,最后再结合注解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律。首联“岐嶷称前辈,渊源便老成”意思是说岐嶷山(即太白山)上的松柏高耸入云,苍劲挺拔,它们都以老而弥坚的气节闻名于世
挽东莱先生鼻祖雍熙政,三传寿国医。 至今称巨室,有子号宗师。 白璧埋黄壤,朱门罢素丝。 脊令临祖道,无计驻灵輀。 注释: - 鼻祖:指家族的创始人或奠基人。 - 雍熙政:一个时期或朝代的治理方式,这里特指宋朝时期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 三传:指的是家族的三代,即始祖、二世、三世等。 - 寿国医:长寿国医,意味着医术高超,能够治愈疾病的人。 - 巨室:大型家庭或显赫的家庭。 - 宗师
《挽东莱先生》是南宋诗人杨诚之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名士闻风起,英声逐电飞 - 释义:听闻有名望的人出现,他的名声如同闪电一般迅速传开。 - 赏析:这一句通过“闻风起”和“逐电飞”两个意象,生动描绘了东莱先生的名声如何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如同疾风骤雨般席卷四方。 2. 卜邻谯子至,闲道洛人依 - 释义:一位贤者的到来,使得原本宁静的洛邑(今洛阳)的人们纷纷前来依附。
【注释】 《挽东莱先生》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五律。诗中表达了对东莱先生逝世的哀痛,同时抒发了自身孤陋寡闻、不能为国出力的遗憾与悲哀。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友人的。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首联“鼓箧胶庠日,公方属外艰”,意思是说东莱先生在官府供职时正遇国家遭遇外患的艰难时刻。这句诗表达了王勃对东莱先生的尊敬和同情之情
【注释】东莱:指李攀龙。□□(yù):叹词,表示惊叹。 易极:天理变化无穷,不可测度。 学成功:学问成就了,但还没有实践出来。 胡用问:何必去问他。 吾党:我们这一代。 今昔:现在和过去。 漫:徒然。 喜悲:喜悦与悲伤。 埋玉:埋葬美玉。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伟大的事业。 【译文】 感叹天地间的道理变化无穷,学问有成就却未能付诸实践。 何必去问他,我们这一代究竟谁才是他真正的继承人。
【注释】 ①挽东莱先生:即《挽杜少陵》诗。东莱,即东莱先生,指杜少陵,杜甫的字 ②道学:儒家学说。③方勤绩:正在努力工作。④渐致身:逐渐获得地位。⑤苍天:指命运之神。⑥丧:丧失。⑦弟子:指门生。⑧群经:儒、史、诸子、集部等四部典籍。⑨一语:一句话。⑩发挥:施展,实践。馀事:未竟的事业。①书绅:在衣领上系记事条(古代的一种公文制度)。绅,衣带。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悼念其师杜确之死而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华所作,表达了他对东莱先生逝世的哀悼和惋惜之情。 首句“挽东莱先生”,直接点明了题目,表明了诗歌的主题。接着,作者通过“义路资开拓”一句,描绘了东莱先生的崇高品德和伟大事迹,强调了他为正义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第二句“愀然惊奠亡”,表达了作者对东莱先生去世的震惊和悲痛之情。这里,“愀然”一词形容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不安
【注】 东莱:即东莱先生,李觏的字。余事:指诗文以外的其他事物。百世芳:百年后犹为后人称颂。哲人之寿:指道德高尚的人长寿。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东莱先生的诗。首句“多士将安放?"问得突兀,令人费解,但细读全诗可知,此句并非实问,而是诗人对死者生前遭遇的惋惜之语。第二句“先生今则亡”是说东莱先生已去世。第三、四两句是赞语,“正宗传德教,馀事见文章”,言东莱先生以儒家正统的道统为己任
【诗句释义】 1. 交友昔尝与:曾经和东莱先生交朋友。 2. 真诚久愈孚:因为真诚,所以关系越来越稳固。孚,通“副”。 3. 公虽推齿序,我实仰师模:虽然你的辈分比我大,但是我却非常尊敬你。 4. 提耳言犹在:提起耳朵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指东莱先生生前的教诲。 5. 终身誓不渝:终生发誓永不改变。 6. 神驰埋玉处:我神往地思念埋藏玉的地方。 7. 恸哭向长途:悲痛地哭泣着,向遥远的道路走去。
【注释】 东莱先生:指李梦阳。 德性天然具,文章少已工:言其人品和才华都很高。 淳明范太史,简澹小臾公:言其人品淳厚,学识渊博;性格简单而淡泊名利。 圣学骊(li 1)珠贯,人材水镜空:言其学问如骊珠贯串,为人才能如水镜一样清朗。 膏车轻万里,垂发哭途穷:言其年事已高,仍奔波仕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李梦阳写的祭文。诗中赞美了李梦阳的才学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德性天然具
【诗句注释】 1. 宇量诸公(意指度量众人):衡量,估量。诸公:指同辈之人。 2. 声名一世宗(意指声名显赫):声誉卓著为世人所敬仰。 3. 平生无一愧(意指一生没有做过对不起人的事):一生坦荡,问心无私。 4. 度外有兼容(意指超脱世俗,能包容他人):超越世俗的宽容与包容,不计较别人。 5. 绠断一寻井(意指绳索已经断了,无法再吊起一斗水):比喻才气、精力耗尽。 6.
【注释】 久属苍生望:长久以来,我都是百姓们的希望。 温然:和蔼的样子。 两玉人:指夫妻二人。 长沙才赋鵩(fù):长沙的才子赋诗咏柳,诗中有“鵩”(zhū)鸟。 绝笔:指临终时所写遗书。 伤麟:指《春秋左氏传》中记载周灵王太子王子龙(即王子朝)因不满其父灵王淫乐而作《春秋》,书中记有“天将去疾”,后因以“伤麟”为哀悼贤臣之词。 自牖(yǒu)无遗纳:从窗户没有遗漏。 遭时:遇时。 未信
【注释】 挽:慰劳、慰问。东莱先生:指李膺,字正方,任太学祭酒时与党人结为友好。被宦官张让等诬陷后自杀。 惜:哀怜。休:止息。 渺:无边际。 从谷:指李膺字子游,曾居洛阳县的“从谷”,故以自喻。 恸西州:恸,悲痛欲绝。西州,指李膺的故乡汝南。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李膺这位忠义之士的悼念之作。 开头两句说:我们共同哀悼你堂堂而去,真成种种休矣。诗人和同道者都痛惜李膺之不幸而含恨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