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月未沈,来者已骎骎。
夜若可无睡,人应更有心。
香凝衾正暖,灯隔帐如阴。
亦欲呼童起,谁门能赏音。
枕上作
相关推荐
【注释】 枕上作:在枕上所作的诗。天街月未沉,来者已骎骎:天上的月亮还未落到天街(皇宫前广场)的尽头,前来的人已经纷纷来到。 骎骎:行貌,快貌。 夜若可无睡,人应更有心:如果夜晚可以不要睡觉,那么人们应该更加用心思考。 香凝衾正暖,灯隔帐如阴:被窝里的香气凝聚,被子正好暖和,而外面的灯光透过帐子照进来,好像一片阴影。 亦欲呼童起,谁门能赏音:我也想叫童仆起床,谁能欣赏我的诗句呢? 赏析:
【注释】 绕枕蚊相聒:形容夜深时,蚊子嗡嗡叫。聒,声音吵闹;聒噪,形容声音嘈杂。翻釭鼠自忙:翻着油灯照看老鼠忙乱。釭,铜器或瓷制的灯台;忙,忙碌。早衰秋梦乱:早晨的梦境杂乱无章。衰,衰老,这里指梦境杂乱。不寝晓更长:因不能入睡而延长到天亮。不寐,睡不着觉。晓长,天明。赋拟骚人屈:写诗仿效屈原的《离骚》体。骚人,指屈原。屈,即“屈原”。吟成病客庄:作诗如同患病的人一样辛苦。吟成,吟咏写成。病客
诗句释义 1 年华又已暮,客恨更难裁。 - 这里描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漂泊生活带来的孤独感的深刻体验。"年华又已暮"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性;"客恨更难裁"则强调了作为旅人的无奈和内心的悲伤。 2. 寒雁背潮去,钟声随雨来。 - 描述了自然界的景象与时间流逝的关系。"寒雁背潮去"描绘了大雁在秋天迁徙的场景,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人生的旅途
【注释】 枕上作:在枕上写下诗篇。 寒夜卧林庐:在寒冷的夜晚,躺在树林里的茅屋中。庐,简陋的居处。 萧然适有馀:孤独而感到舒适。萧然,形容寂寞清冷。 虫悲号坏壁:蟋蟀在墙壁上叫个不停。 灯暗守残书:在昏黄的灯光下,守护着破旧的书籍。 养拙天知我:我虽然愚钝无知但天知道我的真心。 安贫老似初:即使过着贫穷的生活也像当初一样不改变。 漆园吏:指庄子,因为庄子曾做过漆园的小吏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原诗: 枕上作 龙钟七十岂前期,矮帽枯筇与老宜。 愁得酒卮如敌国,病须书卷作良医。 登山筋力虽犹健,闭户工夫颇自奇。 今日快晴春睡足,卧听檐鸟语多时。 译文: 我在枕上吟咏: 虽然我已年迈体弱,但依然精神矍铄不减当年。 即使我愁绪满怀,一壶清酒也能消解忧愁。 即使我身体欠佳
诗句:“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译文: 在深夜里,我独自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只能听着窗外的更鼓声声,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室内一片幽暗,只有一盏孤零零的灯火在闪烁,它的光芒微弱得连老鼠都能从它的缝隙中钻出来。外面是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发出的沙沙声,还有远处邻居家狗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在一个不眠之夜的感受和心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枕上作”指的是在枕头上写的一首诗。这里的“作”可以理解为创作或者书写的意思。 第二句:“谢事还家一老农”,意思是辞去官职回到家中,变成了一位普通的农民。这里的“谢事”指的是辞去官职,“还家”指的是回到家中。整句话表达了诗人从官场回归田野,过上了平民生活的情感。 第三句:“悠然高卧听晨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 首先看注释①,“五更”是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段,每段为一个时辰,其中“五更”指半夜十二点至凌晨两点这一段,这里代指夜半时分;“山家”指山村人家;“鸡乱啼”形容鸡鸣声杂乱无序地响起来,表现了鸡乱鸣的景象。 接着看注释②,“风生”是风吹起的意思,梧桐树是常绿乔木,叶子四季不凋落
枕上作 窗涵残月夜悠悠,古木空山万籁收。 身似虚舟横野渡,梦凭欹枕到丹丘。 天边鹓侣违经岁,江上鱼书动一秋。 叨守闲官惭肉食,拥衾无寐欲奚谋。 注释: 1. 窗涵残月夜悠悠:指夜晚窗户里映照的残存月光。 2. 古木空山万籁收:形容寂静的山林中只有风吹过树叶发出的声音。 3. 身似虚舟横野渡:比喻自己的身体像一只没有依靠的小舟,漂泊在野外的河面。 4. 梦凭欹枕到丹丘:通过枕头支撑着身子
【注释】 1. 枕上作:在枕头上作诗。 2. 忽忽:恍恍惚惚,迷糊不清的样子;梦初觉:刚醒来。 3. 沉沉:夜深。 4. 孤砧:指捣衣声。砧,石制捣衣用具。 5. 残角:指古代军中用角吹的号角声。 6. 相如:汉代司马相如,以才学著名。 7. 杜甫: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称。 8. 帝城:京城,即今北京城。 9. 所喜:所喜爱的地方。 【赏析】 此为作者在梦中所作。
枕上作 山中饱饭废三馀,老眼无光懒读书。 夜半不眠非有约,满天风雨响棕榈。 注释: 山中饱饭:在山中吃饱了饭。废三馀:浪费了多余的时间。老眼无光:眼睛已经昏花看不清东西了。懒读书:懒得看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人通过描述夜晚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首先,他描绘了在山中饱饭后,感到时间过得很快,没有多余时间看书。然后,他描述了自己因为眼睛已经昏花而无法看清书的内容
枕上作 仁者无怨尤,节士多饥寒。 至理无定在,君子随时难。 注释: 枕:枕头。 仁者:仁慈的人、有仁爱之心的人。 怨尤:怨恨。 节士:指有节气、有气节的志士。 至理:最合理的事理、道理。 定在:固定不变。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有道德操守的人。 随时难:随时都有艰难困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诗人通过描绘仁者和节士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心态和态度。仁者无怨尤
【注释】 1. 萧然:清静,寂寞。陋巷:贫寒的居所。日希颜:形容人穷日子过得十分清苦。2. 准拟:打算,计划。3. 朝来:清晨。4. 踏青山:指在山间漫步。 译文: 我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每天过着清苦的日子。我常常静静地摊开我的遗经书籍,寻找知识的慰藉。我计划着明天早晨阳光明媚,我要在山间漫步,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生活简朴、清苦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示了他的坚韧和毅力
枕上作 为学旷锄犁,事农疏典籍。 学弛心性芜,农惰饥冻逼。 二者贵兼之,庶几日滋益。 奈何疾病缠,蹉跎旦复夕。 注释: 1. 枕上作为学问:指在睡觉的时候也不忘学习。 2. 旷锄犁:指荒废农业劳动。 3. 疏典籍:指忽视经典文献。 4. 学弛:学习松懈。 5. 心性芜:心性荒废。 6. 农惰:农民懒惰。 7. 饥冻逼:饥饿和寒冷逼迫着。 8. 二者贵兼之: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兼顾。 9. 日滋益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及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读懂诗中重要意象,体会诗人情感。“不寐怀前事,无才处草茅”的意思是:夜不能寐,怀念着从前的一些事情,没有才华只能屈居平民。“枕上作”,指作于梦中;“枕”,枕头;“作”,创作,写作。“道味闲中得,情怀病里抛”意思是:“道味”是佛教用语,指佛理、佛性。“道味闲中得”即悟到佛性的道理和境界是在悠闲的时候得到的
【注释】 枕上作:诗题一作"南楼月下有怀"。 珠江北接曲江头:曲江在今广东省广州市附近,珠江由北向南流,故云。 子午:古人以子为正、午为次,这里指时间,即子时。 月倒流:月光倒映在江面上,形成月亮倒影。 红棉:一种常绿灌木,其花大如盘。 舟:小船。 一叶:形容船小而轻,像一片叶子。 出番:到外国去,泛指南方或海外。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夜梦游岭南的情景。首句写梦起于“枕上”,梦中又回到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