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
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
我舟度其中,晃晃惊我神。
朝发黄陵祠,暮至赤沙曲。
借问此何处,沧湾三十六。
青芦望不尽,明月耿如烛。
湾湾无人家,只就芦边宿。
昔游诗十五首
相关推荐
以下是对《昔游诗十五首》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分为五部分。 1. 诗句原文:洞庭八百里,玉盘盛水银。 - 译文:洞庭湖八百里的湖水如同盛满白银的水银。 2. 注释: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 赏析:通过比喻,将洞庭湖的浩瀚与白银盛满的水银相比,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3. 诗句原文: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 - 译文:长长的彩虹突然映照出我的倒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最后结合选项分析作答即可。题干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答题。 (1) 昔游:过去出游。 龙阳县:古县名。今湖南汉寿县北境有龙阳河
【注释】 九山:指洞庭湖一带的群山。 奔:疾驰。 幸哉:幸运啊,幸:侥幸。 大澧沅澬湘:指长江上游流经的大河。 起:扬起。 大江风忽怒:大江上突然刮起了大风。 飞鹅车:一种用鹅毛制成的车子。 雎阳城:古地名,在今河南开封市附近。 白狮子:指猛兽或恶人。 别浦:另一条水道。 万死得一生:形容经过千难万险而幸存下来。 【赏析】 《昔游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十五首
【注释】 萧萧:风声。湘阴县:古县名,在现在湖南省境内。乔木:高大的树木。荫:遮蔽。楼殿:庙宇建筑。画壁:壁画。半倾:倒塌一半。欹:倾斜。芦洲:水草丛生的河洲。烟外归:烟雾之外。重华: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依依:依恋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诗人在游览黄陵庙时写的。首联“萧萧湘阴县,寂寂黄陵祠”,点出地点和景物,渲染了寂静的气氛与环境;颔联“乔木荫楼殿,画壁半倾攲”
【注释】五板船:古代一种用木板做成的小船。沌河口:指长江中游的荆江口,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大江风浪起:大江水势汹涌,风浪很大。周子:即子周,作者的朋友。渠胆大如斗:他胆子很大,像斗一样。长竿插芦席:意思是把长竿插在水中,像芦席一样。船作野马走:船像野马一样飞快地前进。何所诣:到哪里去?生死付之偶:生与死的命运就像偶然一样,不由人控制。草木声:草丛中的虫鸣声。灯火亦稍有:灯光也稍微亮了起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天寒白马渡,落日山阳村。” - 解释:在寒冷的天气中,一匹白马正在渡过河流。夕阳映照着山中的小村庄。 - 赏析: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寒冷而宁静的冬日景象,为后续的旅程和遭遇作铺垫。 2. “是时无霜雪,万里风奔奔。” - 解释:此时并没有下霜或飘雪,万里的路途上只有疾风。 - 赏析:这里表达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环境的壮阔。 3. “外旃吹已透
【注释】 扬:扬起。舲:古代的一种船。鳌:海中的大龟。 留滞:停留。十日:十天。不得发:不能出发。 岸冰一尺厚:岸上冰有一尺厚。 刀剑触舟楫:刀剑都碰到了船上的东西。 屹如玉城堞:矗立如同玉砌的城堞。 同舟二三士:和我们一同乘船的有几位朋友。二三,不是实指,是泛指。 蒙毡:盖在身上的毡子,即毯子。 任倾侧:任凭船身左右倾斜、摇摆。 晨兴:早晨起床。视:看。毡上:毡垫上。 皎洁:光亮洁白。
昔游诗十五首 赏析古诗韵味与情感交融之佳作 1. 青草长沙境,洞庭渺相连 - 描述湘江边风景 - 洞庭湖广阔无边景象 - 诗意表达对自然景观赞美 2. 白湖辛已岁,忽堕死蜿蜒 - 讲述白湖中鱼异常现象 - 白湖成为大盗巢穴 - 神龙盘旋象征神秘力量 3. 一鳞大如箕,一髯大如椽 - 描绘白湖中鱼巨大身躯 - 比喻鱼形象壮观 - 表达对白湖生态关注 4. 半体卧沙上,半体犹沉渊 -
《昔游诗十五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组诗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当时王维任太乐丞,随从皇帝到东都洛阳,途经桃源县(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南)时所作。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 昔游桃花源山,我首先来到白马渡口。 渡口头水多么清幽,鸿鹄在高树之上栖息。 白马也是洞天福地,古代有人有奇妙经历。 洞门口看不见了,只听到水声如怒发。 瞻仰那羽人居住之处,便乘方船渡过。
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 半空扫积雪,万万玉花凝。 或如生绡挂,或作薄雾横。 纷纷虎豹吼,往往蛟龙惊。 人语不相闻,溅雹漂我缨。 注释:在衡山脚下游玩时,看到水流进入朱陵。半空中飘落的雪,如同无数的玉花凝结。有的像细绢挂在天际,有的仿佛薄雾横在天空中。听到阵阵虎豹的吼声和蛟龙的惊叫声。人说话的声音听不见,只能看见冰雹随风飞舞。有些鱼儿栖息在陡峭的岩石上,始终不停歇。这里面隐藏着神奇的事物
昔游诗十五首 (其一) 昔日游衡山时,天色未明就入幽谷深林。欲识我坐之舆马,横板挂上两株苍竹。那状如秋千垂下,高低起伏,不致倾覆。 登上九千丈高的山峰,中间道上有众多佛屋。一座接一座的山峰,一座比一座高,峰峰秀丽林木茂密。仰望同行的同伴,只见他们木末之处,冠服分明。高台上的石桥路旁,平常云雾所居。下面雷雨时节,上面自晴旭初升。紫盖峰何其突兀,在万里之间,一览无余。其余六七十座小峰
【注释】 濠梁:濠水之上的桥。 坡陁:斜坡,长野:指旷野。 紫茸毡:用紫草做成的毡子,一种贵重的御用地毯。赭:红土。 矜:夸耀。 雪中马:形容骑马人不畏严寒。 丝鞚(kòng):系马用的带子。 万箭急:比喻箭矢密集,形势紧急。 叱咤:怒喝声。 一斝(jiǎ):古代的一种酒器。 燎(liáo)茅:把烧过的茅草放在水里泡。湿衣:衣服湿漉漉。 客:指朋友。 逡巡:徘徊不前貌。 神州:这里指中原
【注释】 湖口县:今江西九江市。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五老:五座山峰,位于长江中游南岸。 金叠叠:指阳光照射下的山岭金光闪闪。 紫巉巉:指晚霞映照的群山紫红色岩壁。 瀑布:庐山上著名的瀑布,在香炉峰下。 【译文】 离开湖口县城的时候,还未到达落星湾。 船行几程,一路上看到庐山了。 庐山高入云端,遮蔽了半边天空,五老峰云雾缭绕。 早上看见阳光照耀下的山峰,金光闪闪;傍晚看见晚霞映衬着的岩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首先要读懂诗,然后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诗歌的主题思想等来理解诗句的含义,最后再赏析诗句的艺术手法。解答此类题目,要逐句分析其含义,注意不要遗漏关键词。 第一句“雪霁下扬子”,意思是:天气放晴,我来到江边。扬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的都城,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雪霁”是晴天的意思。“霁”指雨止天晴。“下”字,写出诗人来到江边的动作。 第二句“闲望江上山”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昔游诗十五首: - 诗意:这是一首自述游历衡山经历的诗歌,共十五首,每首都以“昔游”开头来表达。 - 译文:这些诗篇都是关于在衡山的游历和经历。 2. 衡山为真宫,道士饮我酒。 - 注释/关键词:衡山,中国五岳之一,象征道教的圣地。真宫,指真正的道场或仙居。道士,指修行者或神仙。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衡山中被道士招待,饮酒作乐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