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世不相关,鸡犬桑麻尽日闲。
傍水桃花春烂熳,误传消息到人间。
题桃源图
相关推荐
【解析】 题桃源图:画上的桃花源。桃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地,是诗人理想中的安乐窝。 “山中与世不相关”的意思是:在山里与世俗世界毫无关系。“鸡犬桑麻”指田园生活,“尽日闲”意为整日闲适、悠闲自得。 “傍水桃花春烂熳”的意思是:靠着流水的桃花盛开,满树鲜艳如春天一般烂漫。“误传消息到人间”的意思是:桃花的消息传到人间去了。意思是说,桃花源的美景已经传到了人间
【注释】 题桃源图:题画,写画上的诗。 桃溪春水绿如苔:桃花溪边春水碧绿得就像长着青苔一样。 乳燕掠将芳草去:小燕子飞过,把香草衔走了。 子鱼衔出落花来:小鱼儿衔出落花来了。 田中黍稷随时艺:田野里庄稼按季节耕种。 雨后桑麻绕舍栽:雨水过后,桑麻就缠绕在院墙周围种植了。 逢人休问语:遇到的人不要问他的话。 蒿莱:野草。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注释】题:为图画题诗。桃源:晋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乱来无境土:指世事混乱,没有一片清净的土地。静里有乾坤:形容内心世界广阔无边。烟霞迹:指自然景物的变化。苔藓痕:指山石上的青苔。吟杖:指诗人的拐杖。刘阮:东晋时期,有两人隐居在桃花源,一个叫刘子骥,一个叫阮籍,后人把他们称为“刘阮”。 【赏析】这是一首借题咏画寄托感慨的小诗。首联是说
这是一首描绘桃源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桃花源中的美好与宁静。 诗句解析: 1. 枝头巧语声高低:描述树枝上的鸟儿鸣叫声。 2. 波光葱茜深柔荑:形容水面波光闪烁、岸边嫩草柔美。 3. 烘爖日暖金鳞动:阳光照耀下的水面,鱼儿在温暖的阳光下游动。 4. 渔舟荡漾沿芳堤:渔船随波逐流,沿着美丽的堤岸前行。 5. 淡红片玉满流水:水面上漂浮着淡红色的花瓣,如同片玉般美丽。 6.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碧砌朱栏无处觅,溪长烟草寒凄凄。 - 注释: “碧砌”指的是红色的台阶或栏杆,“朱栏”则是红色栏杆,两者皆用来形容建筑的华丽和精美。"无处觅"意味着这些装饰物已不可见,可能是由于时间的流逝或某种原因被移除。“烟草寒凄凄”描绘了一幅寒冷的秋日景色,烟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 2. 玉京云路今何在,千年图写传缯缇。 - 注释: “玉京”通常指的是神话中的天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逐句分析其意象、手法、情感等,并结合注解进行理解。 第一句“伏胜高堂书已出,窦公制氏乐犹传”,是说伏胜高堂的《尚书》已经问世,窦公的乐谱还在流传;两句诗中“伏”字暗含了伏生(秦朝人)的意思,“窦”指西汉初年开国大臣窦太后家族中的窦姓人。第二句“鲁生力破秦仪陋,商皓终扶汉鼎颠”
以下是对《题桃源图》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诗句释义:“桃源非一处,龙虎画难同。” 桃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难以用绘画表现的境界。 2. 诗句释义:“内外关逾铁,高低石作丛。” 画中的内外结构如同铁打的一般坚固,高低交错的石头堆砌成了一片丛林。 3. 诗句释义:“黄幡青剑北,紫盖白云东。” 画中出现了黄色的旗帜和青色的剑指向北方,紫色的伞盖和洁白的云朵则位于东方。 4. 诗句释义
题桃源图 始信桃源隔几秦,后来无复问津人。 武陵不是花开晚,流到人间却暮春。 【注释】 1. 桃源:传说中的理想居住地。 2. 几秦:几个朝代。 3. 武陵:地名,此处指桃花源中的武陵人。 4. 无复问津人:不再有人询问或寻找这个地方。 5. 花开晚:比喻时间已晚,错过了时机。 6. 暮春:春天的末尾,这里用来象征晚年或衰败。 【译文】 开始才相信那个桃花源隔了几个朝代的距离
```plaintext放舟长怪武陵人, 强觅桃花洞里春。 若使仙源通一线, 如何避得虎狼秦。 ``` 注释: - 《题桃源图》是明朝史谨的作品。 - “放舟”指诗人乘船而行,“常怀武陵人”,意在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强觅”意为勉强寻找或寻找不到,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感。 - “桃花洞”代指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也象征美好的生活环境。 - “若使仙源通一线
误入桃源去路赊,武陵春老重咨嗟。 渔郎去后无消息,回首东风几度花。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误入桃源去路赊: “误入”意味着意外或不经意间进入,“赊”在这里可能表示路径遥远或不明确。整体表达了诗人在不经意间进入了一片未被打扰的桃花源般的世界。 2. 武陵春老重咨嗟: “武陵春”是古代神话中的地点,这里特指桃花源所在地。“老”表明时间流逝,“重咨嗟”反映了因岁月变迁带来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古代理想社会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下是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题桃源图(标题):这是一首诗的标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桃源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战国方忿争(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嬴秦复狂怒(嬴秦:秦始皇,复狂怒:再次愤怒),秦国再次发动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冤哉鱼肉民(冤枉啊
题桃源图 仙境萦回一水通,人家住处绝尘踪。 渔郎忽到惊相问,犹说当年避祖龙。 1. 注释与赏析 - "仙境萦回":形容景色如仙境般美丽曲折。 - "一水通":指的是一条河流贯穿全境。 - "人家住处":描绘了人们居住的村落或房屋。 - "绝尘踪":形容远离尘世,不受世俗干扰。 - "渔郎":可能指古代的渔夫,也可能代指隐逸者。 - "犹说当年避":指仍然在谈论过去的事情。 - "避祖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桃源行》。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和注释,并附带赏析。 1. 诗句释义 - "题桃源图":这是诗的题目,暗示了诗的内容与桃花源有关。 - "绿桃花发武陵春":春天里,武陵(古地名,今属湖南)的桃花盛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 "知是秦时避世人":这里提到桃源是一个传说中的地方,它存在于秦朝时期,是古代帝王和百姓们所向往的一个世外桃源。 - "纵使山川异风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描绘了他在桃源图前的情景和感受。 诗的开头两句“我昔城居困尘土,十年不到青山坞”,描述了作者过去在城市中生活的艰辛,以及他十年未曾踏足青山坞的情形。这里的“城居”指的是贾岛在长安的生活状态,而“青山坞”则是指他向往的自然之地。 接下来的四句“扁舟夜梦泛沧浪,鼓枻扬舲逐渔父。江岸沿洄落日低,寻源直上武陵溪。”则是对作者夜晚泛舟的场景进行了描述。他乘坐小船,夜游江水
【注释】社日:指农历的春社日,农闲时节。冬旬:即冬月之末旬,约指腊月。渔樵(qiáo):打鱼砍柴的人。容裔(yì):容纳。涧水冰融:涧中的水已经融化了。侯:季节的节候。庭柯:庭院里的树。青蔬:嫩绿的蔬菜。君:你。摘:采摘。瓦盆:陶制的盆。薄酒:淡酒。东邻西舍:邻居。相邀具酒犹炊黍:邀请大家摆酒吃饭。南轩:南面的窗前。更扫落花开别墅:更清扫落叶开在别墅里。初闻:《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
诗句原文: 细草幽花山洞春,春深闲却种桃人。 源头不放渔舟入,尘世那知有遁秦。 注释解释: - 《题桃源图》:题目是“题桃源图”,即画中的桃源仙境。 - 细草幽花山洞春:描述了桃源图中春天的景色,细草和幽花点缀在山洞之中,春意盎然。 - 春深闲却种桃人:春天深入时,桃花盛开了,但种桃的人却不在,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 源头不放渔舟入:桃花源的入口处,不允许渔船进入
《题桃源图》赏析 诗的前两句“山中甲子几多时,鸡犬桃花那得知”,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源景象。其中“甲子”指的是天干地支的一种计时方法,用以表示时间的流转和历史更迭。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而“鸡犬桃花”暗示了桃源中的宁静与和谐,尽管外界战乱频仍、朝代更替,但这里却仿佛是世外桃源,与世隔绝。 接下来的“不信兴亡秦汉事,痴騃两个吕家儿”
【注释】 题桃源图:题画。 秦网:指秦朝的法网,即秦代的刑法。 不租田:不向政府缴纳地租,过着自由农民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借题桃花源,抒发自己对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偶携乡里入山川”,点明自己是从家乡出来游历的,但并非出于什么目的。次句“一隔尘寰几百年”,表明自己已离开故土数百年,这两句是第一部分,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句:试问桃花几度新,武陵深处旧迷津。 注释:这首诗的首句“试问桃花几度新”,询问的是桃花已经多次盛开,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次句“武陵深处旧迷津”,则转入了更深一层的思考,武陵象征着古代传说中的理想之地,而“迷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迷茫和困惑。 译文:《题桃源图》通过描绘桃花的盛开与消逝、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残酷现实的不满。同时
【赏析】 题桃源图,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通过描绘一幅桃源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和生活情趣的向往。 首联“当时秦鹿走中原,天下纷纷孰可论。”意思是说,当年秦代的鹿群奔驰过中原大地,天下纷争,谁能评说呢?这里的“秦鹿”指的是秦代的鹿,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的中国。而“天下纷纷”,则是指当时的社会状况,各种势力相互争斗,没有统一的迹象。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混乱的局面,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一和安宁的渴望。
【注释】 千岩:指山。飞雪:指雪花飘落。流霞:指云彩流动如彩霞,形容晚霞映照在树上。 雨足:雨下得很大。依依:形容桑树、柘树等树木长得很茂密。 绿杨渡头:渡头有杨柳。艇子:小船。 白云影里人家:指在云雾缭绕的景色中,有人家炊烟袅袅升起。 欲迷去路:想要迷路。 【赏析】 《题桃源图》(桃花源记)描绘了渔人发现桃源后归隐田园的愉悦心境。诗中用“飞雪”、“万树流霞”、“雨足”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桃源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咸阳鹿走群雄起,河北山东多敌垒。”这两句诗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群雄割据的局面。诗人用“咸阳”和“山东”两个地点,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的地域特色。接着,“楚乡耆旧独知几,避地移家阻烟水。”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战乱、寻求安宁生活的愿望。在这里,诗人用“楚乡”和“烟水”两个元素
注释: 桃源,指避秦隐居之地。问津:寻访渡口。移家:迁居。避秦人:避秦时隐居之人。中原逐鹿:比喻争夺天下。逐鹿,古代传说中尧舜时代以武力征服四方的领袖。这里借指秦王。尘:指战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看来,只有像桃源那样的地方才能找到真正宁静和自由的生活,远离了世俗的纷争。他渴望能像桃源中的渔人一样,过着隐逸生活,不受外界干扰,过上平静而自由的生活。诗中“何处桃源许问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题桃源图》。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桃源图,通过画中的景色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 师来先生生清门,胜国遗老中丞孙。灵宝夙经龙汉劫,义熙私记柴桑村。 - 师来先生,即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他生于唐开元九年(721年),卒于唐公元801年。他是唐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与杜甫、李白合称为“大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