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宿牛归户欲扃,灯前老子影伶俜。
湿云不散初闻雁,深竹微明尚有萤。
一卷旧书开蠹简,半升浊酒倒馀瓶。
乘闲欲拟归来作,小草斜行满曲屏。
秋夜即事
相关推荐
【注释】 鸟宿牛归户欲扃:鸟儿栖息,牛儿归来,家中已关好门窗。 灯前老子影伶俜:灯光下,老人的身影显得孤独寂寞。 湿云不散初闻雁:湿润的乌云还没有散开时,就听到了北归的大雁声。 深竹微明尚有萤:在竹林深处,微弱的光中还可见萤火虫闪烁。 一卷旧书开蠹简:翻开那卷已经发黄的旧书,上面有蛀虫啃咬的痕迹。 半升浊酒倒馀瓶:喝剩下的半杯酒倒在了酒瓶里。 乘闲欲拟归来作:趁着闲暇,我想回家去写点什么。
秋夜即事 断雨寒云过暝窗,落桐叶叶是凄凉。 楚山不入清宵梦,月影蛩声满桂芗。 注释: 1. 断雨寒云过暝窗:断雨、寒云、暝窗,都是形容夜晚的景象。断雨意味着雨水已经停止,寒云则是指天空中的云层呈现出一种冷色调。暝窗则是指夜晚的窗户,给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感觉。 2. 落桐叶叶是凄凉:落桐叶,指的是秋天的落叶。叶叶是表示数量众多,凄凉则是指落叶的飘零让人感到一种悲伤的情绪
【译文】 秋天的夜晚,树荫下,思绪纷飞,澄澈江水,晚霞映照,天边云色宁静,万家灯火,月华深浓。柳甸寺烟缭绕,花楼翠影出山岭。何必追求尘世名利,何必计较山林隐居?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秋夜静坐时的所感所想,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首句“碧树生秋思”,以碧绿的树木衬托出诗人心中的秋意;次句“澄江散晚阴”则以澄澈的江水映衬出秋日的晚霞;三句“中天云色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的作品,全诗共八句。第一句“深宫夜静金风冷”,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凉爽的氛围;第二句“满地梧桐漏疏影”,描述了月光洒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影子;第三句“月华漾漾露零零”,形容月亮的光芒和露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美丽的画面;第四句“长唳一声闻鹤警”,以鹤的叫声来表达对夜晚的警惕和警觉;第五句“我时无睡倚床屏”,表达了诗人在夜晚不能入睡,只能依靠床屏度过;第六句“百感中来万事并”
【注释】 秋夜即事:在秋季的夜晚,看到的景象。 残雨:指秋雨。 流萤(yíng):流动的萤火虫。 暮花:傍晚的花。 轻罗:薄纱或轻绸。 穿竹径:穿过竹林的小径。 已随风叶过邻家:已经随着风飘到邻居家。 【赏析】 《秋夜即事》,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作者独坐在窗前,静观秋景的图画。首句“秋宵残雨上窗纱”,点明时间、季节和天气,为全诗定下基调,营造了一种清冷、幽寂的气氛。
【解析】 此诗写秋夜之景,抒发诗人的羁旅情怀。首联“小窗轩豁最虚明,况复萧森露气清”是说:小小的窗户敞开着,轩廊宽敞明亮,何况四周一片寂静,露气清凉。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居之处,表现其开阔的心境和清幽的环境。颔联“酒罢却看江月近,风高偏觉鹿裘轻”是说:酒喝到半酣的时候,看看天边的月亮,又靠近些了。风刮起来,觉得身上的皮袍子有些飘动。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饮酒赏月、微风拂衣的情景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首先理解全诗意思,然后抓住重点诗句进行赏析。“西风飒飒动罗帏”,秋风瑟瑟吹拂窗帘,营造出一种幽静、孤寂的氛围;“初夜焚香下玉墀,礼罢真如庭院静”,夜晚,点燃香烛,在台阶前祭拜天地,礼毕,庭院顿时宁静;“银缸高照看围棋”,月光透过窗户照进室内,照亮了棋盘和棋子。“礼毕”“庭院”“银缸”等关键词语是此诗的注释。 【答案】 译文:西风吹拂着罗帏,秋夜降临
【注释】 若非经夏闰,今夕是中元。 ——如果这个夜晚不是经过夏历的闰月(闰四月),今夜便是中元夜。 虫语栖花径,萤光暗草根。 ——蟋蟀在花间小径上鸣叫,萤火虫的光在草根处昏暗。 漏沈知夜尽,月上觉镫昏。 ——滴漏中的水沉到底,知道夜已尽,月亮出来,感觉灯笼很暗。 翻羡邻家好,通宵静掩门。 ——羡慕隔壁人家能安静地关门睡觉。 【赏析】 “若非经夏闰,今夕是中元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罗衣脆薄水天凉,小阁寒团一夜霜。” - 关键词:罗衣(华丽的外衣),脆薄(轻薄),水天凉(清凉的水气与天空),小阁(小亭子或小屋)。 - 译文:华丽的外衣在清凉的水气和天空下显得格外的轻薄。夜晚的小屋里笼罩着一层霜。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秋夜的清凉和静谧,通过“脆薄”和“寒团”两个词汇传达出夜晚的寒冷和宁静。小阁中的霜象征着季节的转换和新的季节氛围。 2.
秋夜即事 中秋一醉不嫌迟,莫负今宵把酒卮。 人有幽怀爱深夜,天将明月答新诗。 四山雨气全成水,一桁楼阴倒入池。 野鹤间鸥都睡了,此时清兴有谁知。 【注释】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醉不嫌迟:形容尽情饮酒。迟,晚。 人有幽怀:人们有幽深的情怀。爱深夜:喜爱深夜。 天将明月答新诗:上天将要明月来回答诗人的诗。 四山雨气全成水:四周的山峰笼罩在细雨中,像变成了水。桁(héng):栋梁。一桁楼阴
红烛高烧夜未央,鸭炉篆尽又添香。 贪拈彩笔描新画,忘拔金钿卸晚妆。 注释:红色的蜡烛高高地燃烧着,夜晚还没有结束。鸭子形状的火炉里的香料已经燃尽了,又加了香料。我忍不住拿起彩笔去描绘新的画作,忘记了卸下晚上的妆容。 虫语凄清风萧飒,砧声断续月昏黄。 赏析:蟋蟀叫声凄凉,秋风呼啸而寒冷,月亮被乌云遮住显得昏黄。 幽怀耿耿难成寐,细数铜壶觉漏长。 注释:我心中深深地忧虑着,难以入睡
秋夜即事 红烛高烧夜未央,鸭炉篆尽又添香。 贪拈彩笔描新画,忘拔金钿卸晚妆。 虫语凄风萧飒,砧声断续月昏黄。 幽怀耿耿难成寐,细数铜壶觉漏长。 注释: 1. 红烛高烧:形容蜡烛燃烧得旺盛。 2. 鸭炉:一种用来熏香的小型炉子。 3. 金钿:指女子脸上的装饰物。 4. 虫语:这里指蟋蟀的声音。 5. 砧声断续:形容砧石敲击的声音时断时续。 6. 漏长:指古代计时用的滴漏壶中的水漏了很长时间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及表达技巧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涉及炼词炼句,手法,内容,主题等角度,考生需知识面广,有时还要分析诗中人物的情感。解答此类题目,注意根据对诗歌的反复诵读,从语句中找到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理解诗意;同时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如本诗的内容概括、情感分析等。 “西风瑟瑟夜迢迢”,描写了秋夜的景象:秋风萧瑟,夜晚漫漫。 “寂静惟将灯火挑”
译文 秋夜庭院前的雨滴打湿了青苔,我悠闲地靠在栏杆上看斗星移动。 野岸风微黄叶随风落下,银河中的星星闪烁白云飘开。 曲涧中花儿明亮如同金铃守护,月下廊檐玉漏声催促时间流逝。 我披散着头发寻找那幽静的松菊小径,脚下踩踏着被露水打湿的草叶留下晶莹的水珠。 赏析 《秋夜即事》是明代诗人唐寅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夜晚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