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强圉协洽四月,尽著雍涒滩,凡一年有奇。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下光启三年(丁未,公元八八七年)
夏,四月,甲辰朔,约逐苏州刺史张雄,帅其众逃入海。
高骈闻秦宗权将寇淮南,遣左厢都知兵马使毕师鐸将百骑屯高邮。时吕用之用事,宿将多为所诛,师鐸自以黄巢降将,常自危。师鐸有美妾,用之欲见之,师鐸不许。用之因师鐸出,窃往见之。师鐸惭怒,出其妾,由是有隙。师鐸将如高邮,用之待之加厚,师鐸益疑惧,谓祸在旦夕。师鐸子娶高邮镇遏使张神剑女,师鐸密与之谋,神剑以为无是事。神剑名雄,人以其善用剑,故谓之“神剑”。时府中藉藉,亦以为师鐸且受诛,其母使人语之曰:“设有是事,汝自努力前去,勿以老母、弱子为累!”师鐸疑未决。会骈子四十三郎者素恶用之,欲使师鐸帅外镇将吏疏用之罪恶,闻于其父,密使人绐之曰:“用之比来频启令公,欲因此相图,已有委曲在张尚书所,宜备之!”师鐸问神剑曰:“昨夜使司有文书,翁胡不言?”神剑不寤,曰:“无之。”师鐸不自安,归营,谋于腹心,皆劝师鐸起兵诛用之。师鐸曰:“用之数年以来,人怨鬼怒,安知天不假手于我诛之邪!淮宁军使郑汉章,我乡人,昔归顺时副将也,素切齿于用之,闻吾谋,必喜。”乃夜与百骑潜诣汉章,汉章大喜,悉发镇兵及驱居民合千馀人从师鐸至高邮。师鐸诘张神剑以所得委曲,神剑惊曰:“无有。”师鐸声色浸厉,神剑奋曰:“公何见事之暗!用之奸恶,天地所不容。况近者重赂权贵得岭南节度,复不行,或云谋窃据此土,使其得志。吾辈岂能握刀头,事此妖物邪!要C061此数贼以谢淮海,何必多言!”汉章喜,遂命取酒,割臂血沥酒,共饮之。乙巳,众推师鐸为行营使,为文告天地,移书淮南境内,言诛用之及张守一、诸葛殷之意。以汉章为行营副使,神剑为都指挥使。神剑以师鐸成败未可知,请以所部留高邮,曰:“一则为公声援,二则供给粮饷。”师鐸不悦,汉章曰:“张尚书谋亦善,苟终始同心,事捷之日,子女玉帛相与共之,今日岂可复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主要记录了唐代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的史实,包括张雄等人逃入海中的事件。
从内容上来看,《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详细地记载了该年四月发生的事件。在这一天,张雄作为苏州刺史,率领他的部下逃离了朝廷。这个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一些高级官员对朝廷的不忠和背叛。
从文学角度来看,《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事实,还通过详细的注释和白话文版本,帮助人们理解原文深意。这种严谨的史学态度和对读者的负责任精神,使得《资治通鉴》成为了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史书。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历史书,它还是一本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古代汉语的韵味和魅力。
相关推荐
诗句原文: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 起强圉协洽四月,尽著雍涒滩,凡一年有奇。 译文:从强圉协洽四月开始,一直到著雍涒滩结束,共持续约一年有余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历史书籍《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录,它详细地记载了唐代末年的历史事件。诗中的“强圉协洽”指的是唐朝的强圉元年,而“著雍涒滩”则可能是一个地名,具体指代哪个地点需要根据历史资料来确定。整首诗通过简短的文字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唐纪七十三 庚戌,侦察骑兵向高骈报告,吕用之隐瞒此事。朱珍抵达淄青十日,应募者达一万余人,又袭击青州,获得战马千匹。辛亥,返回大梁,朱全忠大喜:“吾事济矣!”时蔡人正寇汴州,其将张晊屯北郊,秦贤屯板桥,各有数万众,列三十寨,连延二十馀里。全忠谓诸将曰:“彼蓄锐休兵,方来击我,未知朱珍之至,谓吾兵少,畏怯自守而已。宜出其不意,先击之。”乃自行兵攻秦贤寨,士卒踊跃争先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是日未明,骈召用之,问以事本末,用之始以实对,骈曰:“吾不欲复出兵相攻,君可选一温信大将,以我手札谕之。若其未从,当别处分。”用之退,念诸将皆仇敌,往必不利于己。甲寅,遣所部讨击副使许戡,赍骈委曲及用之誓状并酒淆出劳师铎。师鐸始亦望骈旧将劳问,得以具陈用之奸恶,披泄积愤,见戡至,大骂曰:“梁缵、韩问何在,乃使此秽物来。”戡未及发言,已牵出斩之。乙卯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涵盖原著全文和白话文版本,有详细的释义、注解与注释,助你理解深意。电子版方便在线阅读完整版内容,让你轻松领略古籍蕴含的智慧。 用之命诸将大索城中丁壮,无问朝士、书生,悉以白刃驱缚登城,令分立城上,自旦至暮,不得休息。又恐其与外寇通,数易其地,家人饷之,莫知所在。由是城中人亦恨师鐸入城之晚也。
左莫邪都虞候申及,本徐州健将,入见骈,说之曰:“师铎逆党不多,诸门尚未有守者,请令公及此选元从三十人,夜自教场门出,比师鐸觉之,迫不及矣。然后发诸镇兵,还取府城,此转祸为福也。若一二日事定,浸恐艰难,及亦不得在左右矣。”言之,且泣,骈犹豫不听。及恐语泄,遂窜匿。会张雄至东塘,及往归之。 丙寅,师铎果分兵守诸门,搜捕用之亲党,悉诛之。师铎入居使院,秦稠以宣军千人分守使宅及诸仓库。丙寅,骈牒请解所任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唐纪七十三》是唐代历史的重要记载,涵盖了公元887年至893年之间的重大事件。在这段历史中,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涉及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多个方面。下面是对这一历史文本的详细解读: 1. 戊辰日事件详解 - 背景介绍:戊辰日,高骈被毕师铎迁至城南府第,并有甲士百人护卫其家,实际是将他囚禁。此事件反映了政治权力斗争中的残酷和不公。 - 事件经过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蔡将卢瑭屯于万胜,夹汴水而军,以绝汴州运路,朱全忠乘雾袭之,掩杀殆尽。于是蔡兵皆徙就张晊,屯于赤冈,全忠复就击之,杀二万馀人。蔡人大惧,或军中自相惊,全忠乃还大梁,养兵休士。 辛未,高骈密以金遗守者,毕师鐸闻之,壬午,复迎骈入道院,收高氏子弟甥侄十馀人同幽之。 前苏州刺史张雄帅其众自海溯江,屯于东塘,遣其将赵晖入据上元。 毕师鐸之攻广陵也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译文:朱全忠出击张晊,大破之。秦宗权听说后,自郑州引精兵会之。张神剑向毕师鐸求货,师鐸回报以俟秦司空之命,神剑怒,亦以其众归杨行密。及海陵镇遏使高霸、曲溪人刘金、盱胎人贾令威悉以其众属焉。行密众至万七千人,张神剑运高邮粮以给之。 赏析:朱全忠求救于衮、郓,朱瑄、朱瑾皆引兵赴之,义成军亦至。辛巳,全忠以四镇兵攻秦宗权于边孝村,大破之,斩首二万馀级
甲午,秦彦将宣歙兵三万余人,乘竹筏沿江而下,赵晖在上元县拦截攻击,杀溺殆半。丙申,秦彦进入广陵城,自称权知压淮南节度使事,并任命毕师鐸为行军司马,补池州刺史赵锽为宣歙观察使。戊戌,杨行密率领诸军抵达广陵城下,设置八营以守卫城池,秦彦闭门自守。 六月,天威都头杨守立与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因争夺道路而发生冲突,双方手下士兵互殴,皇帝派宦官去劝解,但冲突并未停止。当晚,宫廷警卫皆严阵以待。己酉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译文: 戊午,秦彦派遣毕师铎、秦稠率领八千士兵出城西击杨行密。秦稠战败而死,士卒中有十七人至十八人丧生。城内缺乏食物,樵采之路断绝,宣州军队才开始进食。 壬戌,毫州将谢殷驱逐他的刺史宋兖。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朝末年,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动荡和社会混乱。诗中描绘了唐僖宗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以及各地的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 杜棱等败薛朗将李君浦于阳羡。 秋,七月,癸未,淮南将吴苗帅其徒八千人逾城降杨行密。 八月,壬寅朔,李茂贞奏陇州刺史薛知筹以城降,斩李昌符,灭其族。 朱全忠引兵过亳州,遣其将霍存袭谢殷,斩之。 丙子,以李茂贞同平章事、充凤翔节度使。 以韦昭度守太保、兼侍中。 朱全忠欲兼兖、郓,而以硃瑄兄弟有功于己,攻之无名,乃诬瑄招诱宣武军士,移书诮让。瑄复书不逊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九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张浚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九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张浚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高骈在道院,秦彦供给甚薄,左右无食,至然木像、煮革带食之,有相啖者。彦与毕师鐸出师屡败,疑骈为厌胜,外围益急,恐骈党有内应者。有妖尼王奉仙言于彦曰:“扬州分野极灾,必有一大人死,自此喜矣。”甲戌,命其将刘匡时杀骈,并其子弟甥侄无少长皆死,同坎瘗之。乙亥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 甲寅,立皇子升为益王。杜棱等拔常州,丁从实奔海陵。钱镠奉周宝归杭州,高鞬具部将礼,郊迎之。杨行密围广陵且半年,秦彦、毕师铎大小数十战,多不利。城中无食,米斗直钱五十缗,草根木实皆尽,以堇泥为饼食之,饿死者太半。宣军掠人诣肆卖之,驱缚屠割如羊豕,讫无一声,积骸流血,满于坊市。彦、师鐸无如之何,颦蹙而已。外围益急,彦、师铎忧懑,殆无生意,相对抱膝,终日悄然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秦宗权派遣其弟秦宗衡率领一万兵力渡过淮河,与杨行密争夺扬州。他任命孙儒为其副将,并有张佶、刘建锋、马殷和秦宗权族弟彦晖等将领随从。在十一月,辛未日,他们抵达广陵城西,占据杨行密的旧营地,但未能进入城内的辎重物资被蔡州人夺走。秦彦和毕师铎到达东塘,遭到张雄的拒绝,他们打算渡河攻击宣州。然而,秦宗衡召回了宗衡,两人重新合兵一处。不久之后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全忠多权数,将佐莫测其所为,惟敬翔能逆知之,往往助其所不及。全忠大悦,自恨得翔晚,凡军机、民政悉以咨之。 辛巳,高邮镇遏使张神剑帅麾下二百人逃归扬州。丙戌,孙儒屠高邮。戊子,高邮残兵七百人溃围而至,杨行密虑其为变,分隶诸将,一夕尽坑之。明日,杀神剑于其第。杨行密恐孙儒乘胜取海陵,壬寅,命镇遏使高霸帅其兵民悉归府城,曰:“有违命者,族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译文:杨行密想要派遣高霸驻守天长以抵御孙儒,但是袁袭说:“高霸是高氏的旧将,他时常会左右逢源,我们胜则投奔他,不胜则背叛我们。现在把他安置在天长,就是断绝了他自己归路,不如杀掉他。”己酉日,杨行密埋伏下军队,抓获了高霸和丁从实、余绕山,全部杀掉。他又派一千骑兵袭击法云寺,杀害了数千人。这一天,大雪,寺外的几坊地都变成了红色。高暀逃跑了,第二天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诗句一: 袁袭言于行密曰:“广陵饥弊已甚,蔡贼复来,民必重困,不如避之。”。 译文: 袁袭告诉杨行密说:“扬州的饥荒和贫困已经非常严重,蔡贼又来了,民众一定会再次陷入困境,我们不如离开这里。”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袁袭对扬州当前形势的担忧,指出了广陵地区因长期饥荒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暗示了蔡贼的再次入侵可能会给当地带来更大的灾难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癸巳,秦宗权所署山南东道留后赵德諲陷荆南,杀节度使张瑰,留其将王建肇守城而去,遗民才数百家。饶州刺史陈儒陷衢州。上蔡贼帅冯敬章陷蕲州。乙未,周宝卒于杭州。钱镠以杜稜为常州制置使,命阮结等进攻润州,丙申,克之。刘浩走,擒薛朗以归。 赏析: 此文记载了唐朝末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其中,赵德諲、陈儒等人的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政治变动。同时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张廷范至广陵,杨行密厚礼之。及闻李璠来为留后,怒,有不受之色。张廷范密使人白全忠,宜自以大军赴镇,全忠从之。至宋州,张廷范自广陵逃来,曰:“行密未可图也。”甲子,李璠至,言徐军遮道,全忠乃止。 丙寅,钱镠斩薛朗,剖其心以祭周宝,以阮结为润州制置使。 二月,朱全忠奏以杨行密为淮南留后。 乙亥,上不豫。壬午,发风翔。己丑,至长安。庚寅,赦天下,改元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七 · 唐纪七十三 先是,朱全忠将征蔡州,遣押牙雷邺以银万两请籴于魏。牙兵既逐彦祯,杀邺于馆。从训既败,乃求救于全忠。 初,河阳节度使李罕之与河南尹张全义刻臂为盟,相得欢甚。罕之勇而无谋,性复贪暴,意轻全义,闻其勤俭力穑,笑曰:“此田舍一夫耳!”全义闻之,不以为忤。罕之屡求谷帛,全义皆与之,而罕之征求无厌,河南不能给,小不如所欲,辄械河南注吏至河阳杖之,河南将佐皆愤怒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 三月,戊戌朔日食既,己亥上疾复作,壬寅大渐。皇弟吉王保贤德,群臣属望。十军观军容使杨复恭请立其弟寿王杰。是日诏立杰为皇太弟监国事。右军中尉刘季述遣兵迎杰于六王府,居少阳院,宰相以下见之。癸卯上崩于灵符殿。遗制更名敏,韦昭度摄冢宰。昭宗即位,体貌明粹有英气喜文学,尊礼大臣,梦求贤豪践阼之初内外欣欣焉
王建攻打彭州,陈敬瑄救援,于是撤军。王建大肆掠夺西川,十二州均受害。夏季,四月,庚午日,唐宪宗追尊其上母王氏为恭宪皇后。 壬午日,孙儒袭击扬州,占领该地。杨行密出逃,孙儒自称为淮南节度使。行密准备投奔海陵,袁袭劝说他回归庐州,重新制定进取计划,因此听从他的建议。 朱全忠派遣将领丁会、葛从周和牛存节率领数万兵力援助河阳。李存孝命令李罕之以步兵攻城,自己则率骑兵在温迎战,河东军队战败,安休休害怕罪责
乐从训移军洹水,罗弘信遣其将程公信击乐从训,斩之,与父彦祯皆枭首军门。赏析: 此诗记录了唐朝时期,魏博地区发生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当时,乐从训因贪图财物被罗弘信派遣的将领程公信击败并斩首示众,同时,他的父亲乐彦祯也被斩首示众。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唐朝时期军事力量的强大,也展示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乐从训是魏州人,天资悖逆。他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不惜背叛国家和民族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 朱全忠既得洛、孟,无西顾之忧,乃大发兵击秦宗权,大破宗权于蔡州之南,克北关门。宗权屯守中州,全忠分诸将为二十八寨以环之。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检校侍中。 陈敬瑄方与王建相攻,贡赋中绝。建以成都尚强,退无所掠,欲罢兵,周庠、綦毋谏以为不可,庠曰:“邛州城堑完固,食支数年,可据之以为根本。”建曰:“吾在军中久,观用兵者不倚天子之重,则众心易离。不若疏敬瑄之罪
在2019年11月,美国国会议员们纷纷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进行了抨击。 美国国会议员们对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发表了不同的见解。 在美国国会中,议员们对于美国政府的政策有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议员们认为美国政府的政策存在缺陷。 议员们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提出了批评。 议员们对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表示不满。 议员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民主参与。 议员们呼吁政府进行改革。
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三 孟方立与朱珍之叛,昭宗再征徐州之役 1. 九月,朱全忠因馈运不继且秦宗权残破不足忧,引兵还。 2. 辛卯,遣硃珍将五千人送楚州刺史刘瓚之官。 3. 钱镠派遣其从弟銶将兵攻徐约于苏州。 4. 冬十月,徐兵邀硃珍、刘瓚不听前,珍等击之,取沛、滕二县,斩获万计。 5. 孟方立遣其将奚忠信将兵三万袭辽州,李克修击破之,擒忠信送晋阳。 6. 辛卯,秦宗权别将攻陷许州,执守臣,复取许州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 丁亥,以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副之,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为行军司马;割邛、蜀、黎、雅置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治邛州,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 戊子,削陈敬瑄官爵。 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厚陷夔州。 赏析:此诗记录了唐朝时期的政治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通过对事件的叙述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