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阏逢执徐六月,尽强圉协洽三月,凡二年有奇。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上中和四年(甲辰,公元八八四年)
六月,壬辰,东川留后高仁厚奏郑君雄斩杨师立出降。仁厚围梓州久不下,乃为书射城中,道其将士曰:“仁厚不忍城中玉石俱焚,为诸君缓师十日,使诸君自成其功。若十日不送师立首,当分见兵为五番,番分昼夜以攻之,于此甚逸,于彼必困矣。五日不下,四面俱进,克之必矣。诸君图之!”数日,君雄大呼于众曰:“天子所诛者元恶耳,他人无预也!”众呼万岁,大噪,突入府中,师立自杀,君雄挈其首出降。仁厚献其首及妻子于行在,陈敬瑄钉其子于城北,敬瑄三子出观之,钉者呼曰:“兹事行及汝曹,汝曹于后努力领取!”三子走马而返。以高仁厚为东川节度使。
甲辰,武宁将李师悦与尚让追黄巢至瑕丘,败之。巢众殆尽,走至狼虎谷,丙午,巢甥林言斩巢兄弟妻子首,将诣时溥,遇沙陀博野军,夺之,并斩言首以献于溥。
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纵兵四出,侵噬邻道。天平节度使硃瑄,有众三万,从父弟瑾,勇冠军中。宣武节度使硃全忠为宗权所攻,势甚窘,求救于瑄,瑄遣瑾将兵救之,败宗权于合乡。全忠德之,与瑄约为兄弟。
秋,七月,壬午,时溥遣使献黄巢及家人首并姬妾,上御大玄楼受之。宣问姬妾:“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其居首者对曰:“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人争与之酒,其馀皆悲怖昏醉,居首者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
硃全忠击秦宗权,败示权于溵水。
李克用至晋阳,大治甲兵,遣榆次镇将雁门李承嗣奉表诣行在,自陈:“有破黄巢大功,为硃全忠所图,仅能自免,将佐已下从行者三百馀人,并牌印皆没不返。全忠仍榜东都、陕、孟,云臣已死,行营兵溃,令所在邀遮屠剪,勿令潮失,将士皆号泣冤诉,请复仇雠。臣以朝廷至公,当俟诏命,拊循抑止,复归本道。乞遣使按问,发兵诛讨,臣遣弟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历史编年体巨著,并非单指某一卷。该作品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结束的1362年历史,涵盖了16个朝代的历史。
《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主要是为了“鉴于往事,知来者”,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来辅助治国理政。《资治通鉴》的编纂历时近十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规模宏大的国家史书,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史料、详尽的纪实和严谨的考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成就方面,《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严谨的叙述方式和生动的文笔上。司马光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客观公正,注重历史事实的真实性。他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如平实直白的语言、详略得当的叙述以及巧妙的用典等,使整部作品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具有一定的文学魅力。
《资治通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学价值的古代历史著作,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部值得一读的文学作品。对于有兴趣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读者来说,阅读《资治通鉴》能够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唐朝僖宗年间的一件重大事件,东川节度使高仁厚在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六月成功击败杨师立,郑君雄斩杀了杨师立并投降。此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也体现了领导者的智慧与决策能力。 从战略角度来看,高仁厚采取了“缓兵之计”的策略,即通过给予杨师立时间以自毁其军、自乱其阵,从而削弱杨师立军队的战斗力。这种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利用了敌军内部的矛盾和自身的弱点,使敌军陷入困境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甲辰,武宁将李师悦与尚让追击黄巢至瑕丘,打败了他。黄巢的部众已基本被消灭,他逃到狼虎谷,丙午,黄巢外甥林言杀了黄巢及其兄弟妻子,将首级交给时溥,时溥遇沙陀博野军,夺下并斩首献给时溥。 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放纵军队四处出击,侵犯和吞并邻近的道路。天平节度使朱瑄有士兵三万,他的叔叔朱瑾,勇猛冠绝军中。宣武节度使朱全忠被秦宗权攻击,处境十分危险,向朱瑄求救
朱全忠在攻打秦宗权,将秦宗权击败后,在溵水上向秦宗权示警。 李克用抵达晋阳,大规模整顿军队,并派遣榆次镇的将领雁门人李承嗣向皇帝进献奏章,自陈:自己曾为朝廷立下战功,却被朱全忠陷害。他仅能自保,跟随他的将士和下属人员有三百多人,他们所持的牌印都被朱全忠收缴而未能返回。朱全忠还到处张贴公告,宣称他已经去世,行营的军队已经崩溃,命令各处拦截和杀害,不许他们逃离,士兵们都号哭冤诉,请求复仇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八月,李克用奏请割麟州隶河东,又奏请以弟克修为昭义节度使,皆许之。由是昭义分为二镇,进克用爵陇西郡王。克用奏罢云蔚防御使,依旧隶河东,从之。九月,己未,加朱全忠同平章事。 译文:在八月,李克用向朝廷请求将麟州划归河东节度使管辖,并请求任命他的兄弟李克修为昭义节度使,都得到了皇帝的允许。因此,昭义节度使被分为两个地方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译文:曹知悫原本是华原的一个富家子弟,很有胆略。当黄巢攻陷长安城时,曹知悫回到家乡,召集壮士,据守在嵯峨山南面,修筑堡垒固守,黄巢的士兵不敢靠近。曹知悫多次派遣壮士们换衣服、模仿言语,装作成黄巢的军队的样子,晚上偷偷潜入长安城攻击敌军的营帐,黄巢的士兵非常惊讶,以为是鬼怪;又怀疑他部下有背叛的人,因此心里不安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六 唐纪七十二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上 中和四年甲辰,公元八八四年六月 是月,陈敬瑄辞三川都指挥、招讨、制置、安抚等使。 十二月,己丑,陈敬表辞去三川都指挥使、招讨使、制置使和安抚使的职务。朝廷对此表示同意。 初,黄巢转掠福建,建州人陈岩聚众数千保乡里,号称九龙军,福建观察使郑镒奏请朝廷以陈岩为团练副使。泉州剌史、左厢都虞候李连因犯罪逃入溪洞,被陈岩击败。
{quote=凤翔节度使李昌言病,表弟昌符知留后。昌言薨,制以昌符为凤翔节度使。 注释:李昌言因疾病去世,其表弟李昌符暂时代理他的职务,后来李昌言去世,朝廷任命李昌符为凤翔节度使。} {quote=凤翔节度使李昌言病逝,表弟李昌符知留后。昌言薨,制以昌符为凤翔节度使。 注释:李昌言因病去世,他的表弟李昌符暂时代理他的职务,后来李昌言去世之后,朝廷任命他为新的凤翔节度使。} 诗句: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雷满屡攻掠荆南,儒重赂以却之。淮南将张瑰、韩师德叛高骈,据复、岳二州,自称刺史,儒请瑰摄行军司马,师德摄节度副使,将兵击雷满。师德引兵上峡大掠,归于岳州,瑰还兵逐儒而代之。儒将奔行在,瑰劫还,囚之。瑰,渭州人,性贪暴,荆南旧将夷灭殆尽。 先是,硃敬玫屡杀大将及富商以致富,朝廷遣中使杨玄晦代之。敬玫留居荆南,尝曝衣。瑰见而欲之,遣卒夜攻之,杀敬玫,尽取其财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五十六 唐纪七十二 秦宗权,自称皇帝,建立政权,并任命官员。朝廷发布赦免令,改年号,但此时只有河西、山南、剑南、岭南等少数地区仍在朝廷控制之下。长安城被占领时满目疮痍,狐狸和兔子在城中自由穿行,使得唐僖宗感到忧郁不乐。同时,朱全忠在焦夷战败秦国宗权的军队。 二月,唐僖宗抵达凤翔;三月,到达京城长安,但城内满是荆棘,狐兔横行,皇帝心情沉重。四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元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唐纪七十二 公元八八四年夏,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和四年六月,高仁厚东川留后奏报郑君雄斩杨师立出降。此前,东川节度使高仁厚久围梓州,未能攻下,遂致书城中,告知杨师立已归降。此次事件虽未直接涉及卢龙兵攻易州,但间接反映了藩镇之间因战事而相互影响的情况。此外,此时期李克用自将救无极,败成德兵;成德兵退保新城,克用复进击,大破之,拔新城;李全忠走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沧州军乱,逐节度使杨全玫,立牙将卢彦威为留后,全玫奔幽州。以保銮都将曹诚为义昌节度使,以彦威为德州刺史。 孙儒据东都月馀,烧宫室、官寺、民居,大掠席卷而去,城中寂无鸡犬。李罕之复引其众入东都,筑垒于市西而居之。 王重荣自以有复京城功,为田令孜所摈,不肯之兗州,累表论令孜离间君臣,数令孜十罪,令孜结邠宁节充使硃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以抗之。王处存亦上言
1. 诗句原文: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秦宗权攻邻道二十馀州,陷之;唯陈州距蔡百馀里,兵力甚弱,刺史赵犨日与宗权战,宗权不能屈。诏以犨为蔡州节度使。犨德朱全忠之援,与全忠结婚,凡全忠所调发,无不立至。王绪至漳州,以道险粮少,令军中“无得以老弱自随,犯者斩!”唯王潮兄弟扶其母董氏崎岖从军,绪召潮等责之曰:“军皆有法,未有无法之军。汝违吾令而不诛,是无法也。”三子曰:“人皆有母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九月,戊申日,任命陈敬瑄为三川及峡内诸州指挥、制置等使。蔡军围困荆南,马步使赵匡谋奉前节度使陈儒以出,留后张瑰觉察此事,杀匡及儒。冬,十月,癸丑,秦宗权在八角打败朱全忠的军队。王重荣向李克用求救。克用因朝廷不处罚朱全忠而心生怨恨,选兵买马,聚结诸胡,议攻汴州,并告诉朝廷:“先消灭全忠,然后才扫荡其他小股敌人如秋风落叶
资治通鉴 · 唐纪七十二 春,正月,镇海牙将张郁作乱,攻陷常州。李克用还军河中,与王重荣同表请大驾还宫,因罪状田令孜,请诛之。上复以飞龙使杨复恭为枢密使。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上光启二年(丙午,公元八八九年) 春,正月,镇海牙将张郁作乱,攻陷常州。李克用还军河中,与王重荣同表请大驾还宫,因罪状田令孜,请诛之。上复以飞龙使杨复恭为枢密使。 戊子,令孜请上幸兴元,上不从。是夜,令孜引兵入宫
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二 朱玫入长安,李昌符殉难 公元884年,在动荡不安的唐朝末年,一位名叫萧遘的藩镇奏事判官从凤翔来到了京城长安。他的任务是召集朱玫,以尽快迎接皇帝的车驾回到宫中。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在癸巳日(具体日期不详)成功带领五千名步骑兵抵达了凤翔城。这一行动标志着唐僖宗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 宦官孔纬也试图通过宰相裴澈来召唤朱玫,但遭到了拒绝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唐纪七十二 庚戌,李克用还太原。 二月,王重荣、硃政、李昌符复上表请诛田令孜。 前东都留守郑从谠为守太傅兼侍中。 朱玫、李昌符使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栅绝险要,烧邮驿。上由它道以进。山谷崎岖,邠军迫其后,危殆者数四,仅得达山南。三月,壬午,石君涉弃镇逃归硃玫。癸未,凤翔百官萧遘等罪状田令孜及其党韦昭度,请诛之。初,昭度因供奉僧澈结宦官,得为相。澈师知玄鄙澈所为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对《资治通鉴》中相关事件的逐句翻译: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尚书左丞卢渥被任命为户部尚书,负责山南西道的留后事务。内枢密使严遵美被派往驻守三泉,王建则率领部队戍守此地,晋晖和神策使张造率部兵驻扎在黑水,并修整了通往两地的栈道以便于往来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译文: 夏季,四月,壬子日,朱玫胁迫凤翔百官尊奉襄王李煴为权监军国事,朱玫自行任命官员封官拜爵,并派遣大臣入蜀迎接皇上,在石鼻驿与大臣们盟誓。朱玫让萧遘撰写册文,但萧遘因文思荒落而推辞;于是命兵部侍郎判户部郑昌图为之。乙卯日,李煴接受册封,朱玫自任左、右神策十军使,率领百官奉李煴返回京城;任命郑昌图为同平章事、判度支、盐铁、户部,各自设置副使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唐纪七十二 【原文】: 吕用之建牙开幕,一与骈同;凡骈之腹心,及将校能任事者,皆逼以从己,诸所施为,不复咨禀。骈颇疑之,阴欲夺其权,而根蒂已固,无如之何。用之知之,甚惧,访于其党前度支巡官郑杞、前知庐州事董瑾,杞曰:“此固为晚矣!”用之问策安出,杞曰:“曹孟德有言:‘宁我负人,无人负我。’”明日,与瑾共为书一缄授用之,其语秘,人莫有知者。 萧遘称疾归永乐。 初
译文 戊戌日,襄王李煴派遣使者到晋阳,给李克用送去诏书,称:“皇帝的车驾已在路上了,六军发生变乱,仓促中驾崩。我被藩镇推举,现在已经接受册封。”朱玫也给李克用写信,李克用听说他的计谋都是出自朱玫之手,非常愤怒。大将盖寓告诉李克用:“皇帝的车驾迁移,天下人都归罪于我,现在不诛杀朱玫,废黜李煴,就难以洗刷我的冤屈。”李克用采纳了他的建议,焚烧了诏书,囚禁了使者,并发布檄文到邻近的道,声称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衡州刺史周岳发兵攻潭州,钦化节度使闵勖招淮西将黄皓入城共守,皓遂杀勖。岳攻拔州城,擒皓,杀之。 镇海节度使周宝遣牙将丁从实袭常州,逐张郁。郁奔海陵,依镇遏使南昌高霸。霸,高骈将也,镇海陵,有民五万户,兵三万人。 秋,七月,秦宗权陷许州,杀节度使鹿晏弘。 王行瑜进攻兴州,感义节度使杨晟弃镇走,据文州,诏保銮都将李鋋、扈跸都将李茂贞、陈佩屯大唐峰以拒之。茂贞
九月,唐军收复失地 九月的阳光照在大唐的天空下,金吾将军满存率领着他的精兵金甲闪耀,与来自邠州的劲敌浴血奋战。在这秋风送爽的季节里,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满存将军的勇猛和智慧让他不仅在战场上赢得了胜利,还成功地击退了朱玫所率领的叛军张行实的进攻。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对唐朝忠诚与勇敢的最好证明。这场战斗的胜利,让唐军重新夺回了失地,也为大唐王朝带来了一丝久违的安定和希望。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李克修攻邢州,不克而还。十一月,丙戌,钱镠克越州,刘汉宏奔台州。义成节度使安师儒委政于两厢都虞候夏侯晏、杜标,二人骄恣,军中忿之。小校张骁潜出,聚众二千攻州城,师儒斩晏、标首谕之,军中稍息。天平节度使硃瑄谋取滑州,遣濮州刺史硃裕将兵诱张骁,杀之。朱全忠先遣其将朱珍、李唐宾袭滑州,入境,遇大雪。珍等一夕驰至壁下,百梯并升,遂克之。虏师儒以归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台州刺史杜雄诱刘汉宏,执送董昌,斩之。昌徙镇越州,自称知浙东军府事,以钱镠知杭州事。王重荣函襄王煴首送行在,刑部请御兴元城南门献馘,百官毕贺。太常博士殷盈孙议,以为:“煴为贼臣所逼,正以不能死节罪耳。礼,公族罪在大辟,君为之素服不举。今煴已就诛,宜废为庶人,令所在葬其首。其献馘称贺之礼,请俟硃玫首至而行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寿州刺史张翱遣其将魏虔将万人寇庐州,庐州刺史杨行愍遣其将田頵、李神福、张训拒之,败虔于褚城。滁州刺史许勍袭舒州,刺史陶雅奔庐州。高骈命行愍更名行密。 是岁,天平牙将朱瑾逐泰宁节度使齐克让,自称留后。瑾将袭衮州,求婚于克让,乃自郓盛饰车服,私藏兵甲以赴之。亲迎之夕,甲士窃发,逐克让而代之。朝廷因以瑾为泰宁节度使。 安陆贼帅周通攻鄂州,路审中亡去
诗句: 《资治通鉴·唐纪七十二》 译文: 辛巳,唐朝任命董昌为浙东观察使,钱镠为杭州刺史。 赏析: 在唐朝的这段历史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董昌和钱镠作为两位地方官员的任命,他们分别管理着浙江东道和杭州地区的治安与经济。这一事件反映出唐朝政府对于地方治理的重视,以及对地方实力派人物的信任和重用。 --- 诗句: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 译文: 秦宗权自认为兵力十倍于朱全忠
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忌惮利州刺史王建的骁勇,屡次召请他前往。然而,王建因畏惧而未前往。在龙州司仓周庠的劝说下,王建采纳了他的策略,决定采取行动。王建的决策和行动不仅体现了他的勇气和决断力,也展现了他对形势的判断和把握能力。 王建深知唐室将亡之际,藩镇之间相互吞噬,没有雄才远略者难以拯救天下于危难之中。因此,他决定利用自己的勇猛和智谋来建立一番事业。他召集溪洞酋豪,招募八千士兵
【注释】 资治通鉴: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 卷二百五十六:这是《资治通鉴》的卷数。 唐纪七十二:这是《资治通鉴》中的唐朝部分。 淮南六合镇遏使,指徐约。徐约任淮南节度使。 苏州:指今江苏苏州一带。 【译文】 当初,周宝听说淮南节度使徐约有精兵强将,便引诱他进攻苏州。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在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周宝与徐约之间的冲突。周宝为了自己的利益,诱使徐约进攻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