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六 · 唐纪七十二

起阏逢执徐六月,尽强圉协洽三月,凡二年有奇。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上中和四年(甲辰,公元八八四年)
六月,壬辰,东川留后高仁厚奏郑君雄斩杨师立出降。仁厚围梓州久不下,乃为书射城中,道其将士曰:“仁厚不忍城中玉石俱焚,为诸君缓师十日,使诸君自成其功。若十日不送师立首,当分见兵为五番,番分昼夜以攻之,于此甚逸,于彼必困矣。五日不下,四面俱进,克之必矣。诸君图之!”数日,君雄大呼于众曰:“天子所诛者元恶耳,他人无预也!”众呼万岁,大噪,突入府中,师立自杀,君雄挈其首出降。仁厚献其首及妻子于行在,陈敬瑄钉其子于城北,敬瑄三子出观之,钉者呼曰:“兹事行及汝曹,汝曹于后努力领取!”三子走马而返。以高仁厚为东川节度使。
甲辰,武宁将李师悦与尚让追黄巢至瑕丘,败之。巢众殆尽,走至狼虎谷,丙午,巢甥林言斩巢兄弟妻子首,将诣时溥,遇沙陀博野军,夺之,并斩言首以献于溥。
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纵兵四出,侵噬邻道。天平节度使硃瑄,有众三万,从父弟瑾,勇冠军中。宣武节度使硃全忠为宗权所攻,势甚窘,求救于瑄,瑄遣瑾将兵救之,败宗权于合乡。全忠德之,与瑄约为兄弟。
秋,七月,壬午,时溥遣使献黄巢及家人首并姬妾,上御大玄楼受之。宣问姬妾:“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其居首者对曰:“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人争与之酒,其馀皆悲怖昏醉,居首者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
硃全忠击秦宗权,败示权于溵水。
李克用至晋阳,大治甲兵,遣榆次镇将雁门李承嗣奉表诣行在,自陈:“有破黄巢大功,为硃全忠所图,仅能自免,将佐已下从行者三百馀人,并牌印皆没不返。全忠仍榜东都、陕、孟,云臣已死,行营兵溃,令所在邀遮屠剪,勿令潮失,将士皆号泣冤诉,请复仇雠。臣以朝廷至公,当俟诏命,拊循抑止,复归本道。乞遣使按问,发兵诛讨,臣遣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历史编年体巨著,并非单指某一卷。该作品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结束的1362年历史,涵盖了16个朝代的历史。

《资治通鉴》的编纂目的主要是为了“鉴于往事,知来者”,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来辅助治国理政。《资治通鉴》的编纂历时近十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规模宏大的国家史书,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史料、详尽的纪实和严谨的考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成就方面,《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其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严谨的叙述方式和生动的文笔上。司马光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客观公正,注重历史事实的真实性。他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如平实直白的语言、详略得当的叙述以及巧妙的用典等,使整部作品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具有一定的文学魅力。

《资治通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学价值的古代历史著作,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部值得一读的文学作品。对于有兴趣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读者来说,阅读《资治通鉴》能够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