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五十八 · 唐纪七十四

起屠维作噩,尽重光大渊献,凡三年。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上龙纪元年(己酉,公元八八九年)
春,正月,癸巳朔,赦天下,改元。
以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刘崇望同平章事。
汴将庞师古拔宿迁,军于吕梁。时溥逆战,大败,还保彭城。
壬子,蔡将郭璠杀申丛,送秦宗权于汴,告硃全忠云:“丛谋复立宗权。”全忠以璠为淮西留后。
戊申,王建大破山行章于新繁,杀获近万人,行章仅以身免。杨晟惧,徙屯三交,行章屯蒙阳,与建相持。
二月,硃全忠送秦宗权至京师,斩于独柳。京兆尹孙揆监刑,宗权于槛车中引首谓揆曰:“尚书察宗权岂反者邪?但输忠不效耳。”观者皆笑。揆,逖之族孙也。
三月,加硃全忠兼中书令,进爵东平郡王。全忠既克蔡州,军势益盛。加奉国节度使赵德諲中书令,加蔡州节度使赵犨同平章事,充忠武节度使,以陈州为治所。会犨有疾,悉以军府事授其弟昶,表乞骸骨,诏以昶代为忠武节度使。未几,犨薨。丙申,钱銶拔苏州,徐约亡入海而死。钱镠以海昌都将沈粲权知苏州。
夏,四月,赐陕虢军号保义。
五月,甲辰,润州制置使阮结卒,钱镠以静江都将成及代之。
李克用大发兵,遣李罕之、李存孝攻孟方立,六月,拔磁、洺二州。方立遣大将马溉、袁奉韬将兵数万拒之,战于琉璃陂,方立兵大败,二将皆为所擒,克用乘胜进攻邢州。方立性猜忌,诸将多怨,至是皆不为方立用,方立惭惧,饮药死。弟摄洺州刺史迁,素得士心,众奉之为留后,求援于硃全忠。全忠假道于魏博,罗弘信不许。全忠乃遣大将王虔裕将精兵数百,间道入邢州共守。
杨行密围宣州,城中食尽,人相啖,指挥使周进思据城困逐赵锽。锽将奔广陵。田頵追擒之。未几,城中执进思以降。行密入宣州,诸将争取金帛,徐温独据米囷,为粥以食饿者。温,朐山人也。锽将宿松周本,勇冠军中,行密获而释之,以为裨将。锽既败,左右皆散,惟李德诚从锽不去,行密以宗女妻之。德诚,西华人也。行密表言于朝,诏以行密为宣歙观察使。硃全忠与赵锽有旧,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八 · 唐纪七十四》是司马光所著的一部重要历史作品,它记录了唐朝的兴衰历程,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相关介绍:

  1. 创作背景和意义
  • 作者与时代:司马光作为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其著作《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成果。该书籍涵盖了从战国至五代的历史时期,其中第二百五十八卷专门聚焦于唐朝的历史。
  • 历史价值:《资治通鉴》不仅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还通过对历史的深刻洞察,揭示了治国理政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历史教育意义。
  1. 内容概述
  • 历史时期:书中第二百五十八卷详细记录了唐昭宗龙纪元年(己酉、公元889年)的历史情况。
  • 主要内容:在这一卷中,记载了唐昭宗即位后的政治变革、社会状况以及对外关系的调整等。
  1. 艺术特色
  • 叙事手法: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采用了较为详实的叙述方式,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细致的考证,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
  • 人物描写:司马光在记述历史人物时,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活动的展示,使得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学术影响
  • 研究价值:《资治通鉴》的编纂对于后来的史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都从这部作品中获取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和研究素材。
  •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治通鉴》不仅是史学研究的宝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八 · 唐纪七十四》不仅是一本记录唐朝历史的珍贵史籍,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座高峰。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