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登恒山
介绍
文学作品《登恒山》是明朝汪承爵的作品。
字世美,临清(今属山东)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曾任大同知府。他的这首五言律诗《登恒山》,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及内心的复杂感受。
相关推荐
【译文】 大茂维岳是古老的帝王后裔,太初的真气仍然留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何必一定要到他乡尊荣。 白日跃动于椒原之野,苍烟笼罩着山岭边界。 谁能借给我两只黄鹄啊,长袖一挥便可飞越元都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恒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诗的第一句“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以“大茂维岳”来指代恒山
登恒山 晴岚壁立翠凝流,二月馀寒凛似秋。 崒嵂一峰真帝座,朝宗万嶂总诸侯。 注释: 1. 晴岚:晴朗的山岚云雾,此处指恒山的云雾。 2. 翠凝流:青翠的山峰凝聚成流动的云雾。 3. 二月馀寒:二月份的余寒。 4. 冽似秋:像秋天那么寒冷。 5. 崒嵂:高峻的样子。 6. 帝座:皇帝的宝座。 7. 朝宗:朝拜,朝见。 8. 万嶂:万重山嶂。 赏析: 此诗为登恒山所作
译文: 我骑马登上了恒山,在山路上缓步前行来到仙台。 山路崎岖,岩壁错杂,有一条小路蜿蜒曲折。 山风呼啸,万壑生风,涧底松声悲凉。 我在石洞中观看云行,崖畔聆听泉水雷鸣。 庙宇在山腰下面,琉璃瓦落在青苔上。 古代圣君曾巡守此山,北边疆土尚未开拓。 从远处望去祭奠恒山,山上的岳石仿佛从天上飞来。 礼仪和礼节传承至今,这座名山已经荒芜破败。 曾经有飞石遗留旧窟,如今谁又能猜出它的形状?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百八十七个字。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解释: 北岳一登游,元天应咫尺。 北岳,即恒山,是中国古代的五岳之一。一登游,指多次游览。 禋祀达古今,蟠据自开辟。 祭祀活动贯穿古今,恒山自古以来就有其地位和作用。 我本烟霞人,生多山水癖。 我本是喜欢烟霞的人,对山水有着浓厚的兴趣。 佳境辄盘桓,高名久爱惜。 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留恋,恒山的名字也得到了人们的珍视。 夜渡桑干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登恒山 在这首诗中,“登恒山”是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高明并日月,内外联华夷。 这两句诗描绘了恒山的壮丽景色。高耸入云的山峰与日月同辉,山内外连接着华夏与夷狄。 风霆时呼吸,昴毕有光辉。 这里描绘了恒山周围的自然环境。风吹过时如同雷霆般震撼,天空中的星辰(如昴宿、毕宿)闪烁着光芒。 五岳目尊大,两间孤撑持
登恒山 北岳何峥嵘,中峰霭崧峄。 四山峦岫起,古洞蹊路僻。 迤逦上天梯,盘旋转石壁。 居结牛女旁,渺矣尘寰迹。 霓影落松杉,云光即咫尺。 山灵高接天,庙貌迥悬碧。 镇重朔方居,威灵万古宅。 陶唐重禋祀,舜典启畴昔。 大茂郁腾烟,曲阳有飞石。 应知丹巘灵,自此华夷隔。 上帝何板荡,中原日分坼。 惶惶石晋灾,岌岌赵宋厄。 沉沦数百年,荒绝几阡陌。 鸾凤掩仙灵,雕鹗展长翮。 山势空龙蟠,厓林卫狼籍。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的七言绝句。诗人以登山为题,描写了登上高高的恒山后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优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 “崒嵂奇观与汉齐”,突兀的山峰,奇特的景象与汉朝相比毫不逊色。(“崒嵂”意为“高耸”。) “登临顿觉众山低”,登上山顶,觉得群山都矮了下来。(“众山低”意即“群山低垂”。)。 “平田突起冲霄石,大麓空悬向上梯”,平坦的地方突然耸立着冲天的大石
【注】: 1. 少年有志竞奇好:少年时期就有志向,喜好奇特的事物。 2. 大观在望东山小:眺望远方的景色,东方的山景很渺小。 3. 会从沧海问蓬莱:打算从大海中寻找蓬莱仙岛。 4. 欲到昆崙采瑶草:想要去昆仑山脉采集瑶草。 5. 一朝抱艺上金銮:一时之间获得了技艺,登上了金銮殿。 6. 玉皇留我赐琼筵:玉皇大帝留下了我,赐予我琼筵。 7. 度世还丹成九转:度过人世,炼成了九转的还丹。 8.
【注释】 巍巍:高大。北岳:指恒山。难跻:难以攀登。俯视:俯瞰。蚁垤:小土堆。默相:暗中观察。皇朝:皇帝统治的国家。敷政化:施政教化。圣灵:神祇。万古:永远,千秋万代。与天齐:和天一样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登恒山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首句写恒山之高,用“巍巍”来形容,突出了山峰的雄伟壮观;次句写站在山顶上向下俯瞰,群山如小土堆般低矮
登恒山 古庙平临北斗齐,登临俯瞰众山低。 万重桧影罗为障,一道虹光直作梯。 黄鹤青鸾林外立,碧桃瑶草洞中迷。 红尘隔断三千丈,只有云生舍北泥。 注释: 1. 古庙平临北斗齐:指的是古庙的屋脊平缓地延伸到天空中,仿佛与北斗星并列。 2. 登临俯瞰众山低:站在山顶上,可以俯瞰下方的所有山峰。 3. 万重桧影罗为障:形容柏树的阴影重重,如同罗网一般,遮挡住了视线。 4. 一道虹光直作梯
登恒山 恒山北镇朔方远,坤元正气涵微显。 巍然后土压鸿庞,堪与诸山作冠冕。 注释:恒山位于中国北方,是北方的屏障和象征。这里强调了恒山在地理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代表的乾坤之元气。"后土"是对土地的一种尊称,"鸿庞"则可能是指山峰高大而壮观。这里的"冠冕"意味着恒山如同王冠一样,高耸入云,是其他山脉无法比拟的。 扶桑朝日出峰东,祥光瑞霭郁葱葱。 万壑千岩成云锦,炫月光射太虚空。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恒山美景和气势的诗。以下是逐句的详细解读: 1. 登恒山(登上恒山) - “祀典千年出秩宗”:祭祀仪式延续了千年,由最高神祇主持。 - “英英岳气默相通”:山峰英武,与天地之气相沟通。 2. 元冥独握堪舆令(元冥独自掌握着堪舆之令) - “元冥”:指宇宙中的神秘力量。 - “堪舆之令”:堪舆,古代风水学说中的一种理论,认为万物都有其对应的方位和位置,这里是指宇宙的力量。 -
登恒山 巍巍直接与太清齐, 翻觉星河影渐低。 呼吸应知通帝座, 登临总不藉仙梯。 任从天险穿云度, 岂是冬巡为雪迷。 最喜山灵却封禅, 何须玉检嵌金泥。 注释 1. 巍巍直与太清齐:指恒山的雄伟壮观,与天空相接,仿佛与太清(即天上的星宿之一,代表高远和清明)齐平。 2. 翻觉星河影渐低:虽然抬头仰望星空,但因为恒山的高耸,使得远处的星光显得逐渐暗淡。 3. 呼吸应知通帝座
【译文】 恒山浑源,自古就有雄壮的气势,岩石峰尖削如刀。 其中高大的山峰是恒山,插破云霄无处立足。 碧潭春泛龙泉涌,瑶草香迷望他岭。 紫芝峪冷九天霜,琴棋台聚三山景。 步云路转数百折,通元谷高数百叠。 夕阳岩畔色苍茫,白虎峰前光皎洁。 四时噫气林梢吼,翠霭苍霜封洞口。 我来振衣千仞冈,依稀踏遍无何有。 顾瞻云外伊吾北,夷夏分明两地隔。 虎豹深藏风自生,远惊胡马潜踪迹。 俯视群山势拱耸
《登恒山》 【注释】 1. 睡首昆崙:指昆仑山,因形似人睡而得名。 2. 攒沙聚米:形容山势的起伏变化。 3. 三千世界:形容景色辽阔,仿佛置身三千世界之中。 4. 十二玉楼:指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用来形容山中建筑的华丽。 5. 风吼岩松:形容山风吹动岩石,松树摇曳的壮观景象。 6. 云堆石磴:形容山路被云雾缭绕,行走困难。 7. 空嗟缑岭:指感叹自己未能如仙境般自由自在地登山。 8.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恒阳地与塞垣通,山脉纡回指大同。 注释:恒山位于今天的山西省,是古代中国北方的重要山脉之一。这里的“恒阳”可能是指恒山附近的某个地方,而“塞垣”则暗示着恒山周围是边塞地区。这里的山脉弯曲延伸,似乎在指引我们前往大同(今属内蒙古)。 2. 黑雾不消阴涧雪,翠微时下石坛风。 注释:黑雾笼罩着山间,使得阴涧中的雪更加洁白
这首诗是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晋阳》,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不尽浮云起北隅,离离城郭望中孤。 - 浮云不断从北方升起。 - 城郭在远处显得孤单。 2. 荒原白草还今古,战骨青磷半有无。 - 荒凉的原野上的白草见证了古今的变迁。 - 战场上散落的尸骨和青烟,有的可见有的不可见。 3. 委伏万山连抱犊,巑岏一道隐飞狐。 - 山脉连绵,如同抱着一只犊牛。 - 险峻的山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