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阁

壮心期不负今游,大士相招到上头。
仙境岂容人久坐,非因崄巘不能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音阁》是清代诗人钱载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背景:

  1. 作者简介
  • 钱载:字坤一,号荐石、匏尊,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著有《萚石斋诗集》。
  1. 诗歌原文
  • 京口为北府,姑孰为南州。大江黄花水,直到阁下流。
  1. 作品赏析
  • 意象丰富:诗中的“大江黄花水”与“到阁下流”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 语言简练:整首诗用词精炼,每一句都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来朗朗上口。
  • 意境深远:通过描写京口与姑孰的地理特点以及大江水流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 文化内涵:作为清代诗人的作品,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1. 写作背景
  • 个人经历:钱载的生平和仕途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时代背景:清朝中晚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也是钱载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佳作的重要原因。
  1. 文学地位
  • 历史评价:钱载的这首诗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认为是清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 艺术成就: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观音阁》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钱载个人情感、哲学思考和文化追求的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