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圣继天极,授受惟一中。
宣尼集大成,玉振条理终。
尽性无思勉,中道何从容。
乾坤有全德,尚资参赞功。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介绍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一组七言诗。这组诗共二十首,每首都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其中第一首是:
月色寒光夜半时,
清风吹动玉阶枝。
琴声悠扬绕四壁,
独坐幽室思无为。
第二首是:
山中寂静鸟不飞,
水边孤舟影摇曳。
明月高悬映水中,
静听风声唤秋蝉。
第三首是:
江边柳色绿如蓝,
水面波纹荡微澜。
渔夫撒网捕鱼忙,
晚归人烟渐稀散。
第四首是:
山川壮丽展雄姿,
河流奔腾向大海。
古道西风瘦马骨,
夕阳西下照孤鸿。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聪仲晦对古代圣贤的赞美和敬仰之作,其关键词为“圣”、“中”、“授受”、“宣尼”等。 聪仲晦在诗中写道:“圣圣继天极,授受惟一中。”这里的“圣圣”指的是古代圣贤们继承了天的极致,而“授受”则表达了他们之间传授知识、智慧的密切关系。 聪仲晦写道:“宣尼集大成,玉振条理终。”这里,“宣尼”指孔子,他是古代儒家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将儒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诗句释义】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聪仲晦的古诗二十首,我喜爱并和他一起写诗,仍然按照他的节奏写。 韦编日三绝,孳孳何所嗜。 每天用韦编来编书,不停地翻阅,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呢? 人道合天心,天人本无二。 人们相信天道与人心是合一的,天地之间本来就没有两样。 盈虚消息几,进退存亡事。 盈虚变化是自然界的消息,进退存亡关系到国家大事。 何当拟虚玄,百世老辅嗣。
诗句原文: ``` 观人莫观貌,相马不相肉。 群经无释辞,熟读意自足。 ``` 译文: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观察一个人不应该只看他的外貌,选择一匹好马也不应只看它是否肥壮。 各种经典的文献中并没有解释清楚的地方,只要我们熟读这些经典,自然能够领会其中的深意并满足于其中。 注释: - “观人”指的是观察或评价一个人的品质、才能和性格等内在素质。 - “貌”指外貌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人皆与时行,吾斯未能信。 士子有当忧,忧在不如舜。 至哉伊洛传,为发前圣蕴。 先儒固所师,未暇穷诂训。 注释: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这是聪仲晦创作的20首诗。 爱而和之:表示对这些诗的喜爱并且愿意进行回应。 仍次其韵:仍然按照他的韵律创作诗歌。 人皆与时行:所有的人都跟随时代的脚步。 吾斯未能信:我对此并不相信。 士子有当忧,忧在不如舜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高明悬万象,经纬成纵横。 君子动静机,一以踪天行。 后来英伟士,概举名书生。 胡为事无用,篆刻风物情。 注释:聪仲晦(1635—1697)字子潜,一字子潜,号梦隐、梦生,浙江嘉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他工诗文词曲,著有《聪仲晦集》、《梦生诗集》等。这首诗是聪仲晦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古代文人墨客的赞美之情。 译文: 高高的山峰上,悬挂着万象
注释: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这首诗共二十首,都是古代的诗歌。 爱而和之仍次其韵:喜欢这些诗歌,就跟着一起创作并继续创作它们。 天命日流行:这是对天命的理解,认为天命是无处不在的。 维仁亦无息:只有善良才能永远存在。 君子以自强:君子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自强的目的。 兹言致其力:这里的话是为了激励人们去努力。 求仁固多方:求得仁德本来就是有很多方法的。 寸心惟自克:心中只有自己能够克制自己。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任重不易胜,无为鼎折足。 小利害成事,不达缘欲速。 闭户岂遗世,入仕非干禄。 出处贵适时,违时招自辱。 注释: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指的是作者在聪仲晦的启发下创作了20首诗,这里只是其中的一首。 爱而和之:意思是对这首诗的喜爱,并加以回应。 仍然次其韵:意思是再次创作这首诗的韵律。 任重不易胜:意思是责任重大难以胜任。 无为鼎折足:意思是不要因为贪心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首诗的格式为“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并且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同时在注释中给出了必要的关键词。最后附上了赏析。 诗句: 1.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2. 洙泗浸微没,继世承末流。谁能溯渊源,跬步还自留。安宅久旷居,正路奚弗由。知津定何人,接淅吾将求。 译文: 1.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2. 洙水与泗水渐渐消失,继承的后代却沿着错误的路继续前行。谁能追溯到源头
诗句 -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聪仲在古代诗歌中通常指的是一种古典风格。这里的“爱而和之”可能意味着对这首诗的欣赏并尝试以相似的方式表达它。 - 夷齐顾名节,不食饿首阳。: 夷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臣。他因为坚守节操(名节)而饿死在首阳山。这里强调了坚守原则的重要性。 - 尚父应天讨,奋时清渭傍。: “尚父”可能是某个历史人物或虚构角色的名字,与“应天讨”结合
注释: 1.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聪仲晦是诗人的朋友,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对诗歌的喜爱。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技巧。 2. 切问复近思,乾行求艮止: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总是反复思考,力求达到诗的意境。他的写作风格追求简洁明了,不追求华丽的词藻。 3. 人道无他焉,仁义而已耳: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的道德修养并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只要能够做到仁义就行了。 4.
聪,聪明。仲晦,指晋代王戎。古意,即《古诗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廿一首,即《古诗十九首》中的二十一篇。爱而和之,是《古诗十九首》的风格。仍次其韵,是这首诗的风格。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志士慕功业,富贵鸿毛轻。 仁人怀道义,不为功业萦。 富贵讵可求,功业从自生。 狂狷奚所取,无由见中行。 注释: 聪:聪明 仲晦:指晋代王戎 古意:即《古诗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 爱而和之
诗句: ``` 大舜与人同,人心本无恶。 未达为善资,凡民曾不若。 临深莫为高,见是方知错。 出门有馀师,刍荛未应薄。 ``` 译文: 1. 大舜与人相似,人的本性并无恶意。 2. 当人们不能理解善的本质时,他们常常成为作恶的工具。 3. 深入思考可以发现,那些看似崇高的人往往是因为犯了错误才显得伟大。 4. 出门在外,应该向所有能提供帮助的老师学习,而不是只向那些地位显赫的人。 注释: -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中孚自有喜,无妄从生灾。 达人弭忧乐,世俗生嫌猜。 短翼登云衢,鹓雏栖草莱。 要知庸玉汝,天亦惜良才。 注释: 聪仲晦:指刘聪,字仲晦,西晋诗人。 中孚自有喜,无妄从生灾:中孚是古代的卦象之一,代表着诚信和喜悦;无妄则是指卦象中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意味着祸患和灾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的理解,认为人的命运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只有诚实守信、无妄为之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 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富贵惟润屋,德艺能润身。 蓬门信寒寂,道胜生阳春。 颜渊百世士,原思千载人。 先贤尝有此,吾辈甘常贫。 注释: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 - 聪仲晦是作者的号,古意是指古代诗歌的意思,廿一首是指二十首古诗。 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 指作者对这首诗的喜爱之情,并按照原诗的韵律进行了创作。 富贵惟润屋 - 指只有财富才能让房屋变得富丽堂皇。 德艺能润身 -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得鹿未足喜,丧马勿用逐。 初萌得失心,方寸成百曲。 纤人恣物情,熊掌又鱼肉。 曾推万祸原,古今从一欲。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聪仲晦的《廿一客》,共二十首。诗人爱而和之,并继续创作了这些诗篇。 得鹿未足喜,丧马勿用逐。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得到了鹿并不值得高兴,失去马也不要追赶。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并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短暂的满足。 初萌得失心,方寸成百曲。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美人有硕德,辉光映儒□。□□□为食,生民以为心。 岩栖□□霖。忧时恒若疾,不为风雨淫。[注释]聪:通“崇”,尊崇;晦:指晦朔,即农历每月的初一或十五日;儒□:指儒家学者;□□□为食:指古代的祭祀活动;螭(chī)蟠:盘曲;存蛰:指冬眠;岩栖:指隐居;□□霖:形容雨声;忧时恒若疾:忧国忧民之心如同疾病一样;不为风雨淫:不为风雨所动。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有士气凌云,孤松挺高节。 壮怀入酣歌,歌长击壶缺。 鬓发日以秋,肝肠老于铁。 从知养浩然,此意潜□歇。 注释:聪仲晦是作者的朋友,这首诗是聪仲晦的《古意》二十首中的第二十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之情。诗人赞赏朋友有气势如凌云的气概,像一株孤独的松树一样挺拔高洁。在欢愉的歌声中,诗人感受到了朋友的豪迈情怀,这种情怀如同长空的歌声,激扬向上。然而,岁月无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 —— “聪仲晦”可能是诗人的自称,或是指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古意"可能指古代的意境或思想。“廿一首”表示这首诗共有二十一句。 2. 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 “爱而和之”表示作者对这首诗的喜爱并尝试进行和作。“仍次其韵”则表明他在保持原诗韵味的同时,也进行了自己的创作。 3. 四海一红炉,焦心待时雨。 ——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拔茅连其茹,激浊扬其清。 云山兴大厦,谅非一木成。 嶷嶷万斛舟,水积舟乃行。 群材惟柱石,国势何用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聪仲晦的赞赏之作,他的作品充满了古意和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认识。 首句“拔茅连其茹”,诗人以拔茅为比喻,寓意着在困境中要勇敢地站出来,像拔起了茅草那样坚韧不拔。同时
【注释】 聪:聪明。仲晦:即欧阳玄,字叔正。古意:古代的诗意。廿一:二十首。和:应和,答诗。仍次:继续作。其韵:指《白雪》曲调。 旷世少知音:世上很少理解自己心意的人。为谁歌:《白雪》是一首高妙的乐曲,但没有人能唱出它的意思。 风云重三顾:指汉末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三顾:指刘备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 捐躯轻呕血:指诸葛亮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国家大事,最后因劳累过度而吐血。 考槃在涧阿
【注释】聪仲晦:即李聪仲,字晦。古意:古诗的意思。廿一首:诗的首数。爱而和之:爱好而加以应和。仍次其韵:再次用同一韵律。天道有定常:天理是固定的,不会改变。推行无少忒:推行没有差错。人心复何为:人心又该做些什么呢?迁□莫能测:变迁的征兆,没有人能测度。古人贵全交:古代重视完整的友谊。所贵在恒德:所以贵的是恒久的德行。黄金百炼馀:一百次的冶炼后,金子的质地仍然不改。不变当时色:保持它原有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