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一刘护军基秋兴

括苍云绕缙云都,万簇芙蓉翠色铺。
红雨湿飞乌桕薄,碧波晴点鹭痕孤。
登楼有赋依州牧,长揖无门傲酒徒。
不识故园他日泪,蘋花还送暗香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一·刘护军基秋兴”是一首由王夫之创作的文学作品

王夫之(1619年-约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诗人和学者。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和赋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后人广为传颂。其中,《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便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一·刘护军基秋兴》的内容主要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感慨。诗中提到:“括苍云绕缙云都,万簇芙蓉翠色铺。红雨湿飞乌桕薄,碧波晴点鹭痕孤。”这些诗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自然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秋日景象中。通过这样的描绘,王夫之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洞察力,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

在文学创作手法上,王夫之擅长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夸张,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诗中的“红雨湿飞乌桕薄,碧波晴点鹭痕孤”一句,通过“红雨”、“薄”、“点”等词的运用,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特有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一·刘护军基秋兴》成为了一部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除了艺术价值外,《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一·刘护军基秋兴》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王夫之在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万古神州消白浪,中流尺土卷黄沙”一句,反映了他对于国事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此外,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王夫之也暗示了自己对于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一·刘护军基秋兴》作为王夫之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艺术才能,也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