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 第三回 ·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却说美猴王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顽耍多时。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众猴闻说,个个惊恐道:“大王所见甚长,只是无处可取。”正说间,转上四个老猴,两个是赤尻马猴,两个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治锋利器械,甚是容易。”悟空道:“怎见容易?”四猴道:“我们这山,向东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厢乃傲来国界。那国界中有一王位,满城中军民无数,必有金银铜铁等匠作。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悟空闻说,满心欢喜道:“汝等在此顽耍,待我去来。”
好猴王,即纵筋斗云,霎时间过了二百里水面。果然那厢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悟空心中想道:“这里定有现成的兵器,我待下去买他几件,还不如使个神通觅他几件倒好。”他就捻起诀来,念动咒语,向巽地上吸一口气,呼的吹将去,便是一阵狂风,飞沙走石,好惊人也——
炮云起处荡乾坤,黑雾阴霾大地昏。江海波翻鱼蟹怕,山林树折虎狼奔。
诸般买卖无商旅,各样生涯不见人。殿上君王归内院,阶前文武转衙门。
千秋宝座都吹倒,五凤高楼幌动根。
风起处,惊散了那傲来国君王,三市六街,都慌得关门闭户,无人敢走。悟空才按下云头,径闯入朝门里,直寻到兵器馆武库中,打开门扇看时,那里面无数器械,刀枪剑戟,斧钺毛镰,鞭钯挝简,弓弩叉矛,件件俱备。一见甚喜道:“我一人能拿几何?还使个分身法搬将去罢。”好猴王,即拔一把毫毛,入口嚼烂,喷将出去,念动咒语,叫声:“变!”变做千百个小猴,都乱搬乱抢,有力的拿五七件,力小的拿三二件,尽数搬个罄净。径踏云头,弄个摄法,唤转狂风,带领小猴,俱回本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所提到的《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出自明代作家吴承恩的古典名著,是该作品的开篇部分。这一章节主要描绘了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一段经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和佛教思想,展现了作者对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描述。

文学作品《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共100回(前79回天宫取宝,后21回地府还魂)。该书以唐僧玄奘取经为主线,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全书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深刻的哲理,通过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四位性格各异的角色,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社会和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艺术想象。

“四海千山皆拱伏”

在这一节中,描述了孙悟空在东海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的情景。东海龙王敖闰为了试探孙悟空,故意提出要与他比试武艺。孙悟空机智过人,不仅用计战胜了龙王,还在打败后向东海龙王表示愿意接受其考验,并帮助解决其他困扰东海的问题。这一情节不仅展示了孙悟空的勇敢和智慧,也反映了他的宽容和善良。

“九幽十类尽除名”

紧接着“四海千山皆拱伏”,这一部分描绘了孙悟空除去了地府中的恶鬼,使得整个地府恢复了安宁。地府是佛教故事中阴间的象征,而“九幽十类尽除名”,则表达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消除所有罪恶和不良之物。这一情节进一步突出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和佛性,以及他在完成取经任务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西游记》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哲学内涵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独到见解,吸引了无数读者,影响了一代代人的思考与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