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龙虎山中降敕宣,锁魔殿上散霄烟。
致令煞曜离金阙,故使罡星下九天。
战马频嘶杨柳岸,征旗布满藕花船。
只因肝胆存忠义,留得清名万古传。
话说宋江打了东平府,收军回到安山镇,正待要回山寨,只见白胜前来报说:“卢俊义去打东昌府,连输了两阵。城中有个猛将,姓张名清,原是彰德府人,虎骑出身,善会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呼为没羽箭。手下两员副将:一个唤做花项虎龚旺,浑身上刺着虎斑,脖项上吞着虎头,马上会使飞枪;一个唤做中箭虎丁得孙,面颊连项都有疤痕,马上会使飞叉。卢员外提兵临境,一连十日,不出厮杀。前日张清出城交锋,郝思文出马迎敌,战无数合,张清便走,郝思文赶去,被他额角上打中一石子,跌下马来。却得燕青一弩箭,射中张清战马,因此救得郝思文性命。输了一阵。次日,混世魔王樊瑞引项充、李衮,舞牌去迎,不期被丁得孙从肋窝里飞出标叉,正中项充。因此又输了一阵。二人见在船中养病。军师特令小弟来请哥哥早去救应。”宋江见说了,叹曰:“卢俊义直如此无缘!特地教吴学究、公孙胜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谁想又逢敌手。既然如此,我等众弟兄引兵都去救应。”当时传令,便起三军。诸将上马,跟随宋江直到东昌境界。卢俊义等接着,具说前事,权且下寨。
正商议间,小军来报:“没羽箭张清搦战。”宋江领众便起,向平川旷野摆开阵势。大小头领一齐上马,随到门旗下。宋江在马上看对阵时,阵排一字,旗分五色。三通鼓罢,没羽箭张清出马。怎生打扮?有一篇《水调歌》,赞张清的英勇:
头巾掩映茜红缨,狼腰猿臂体彪形。锦衣绣袄,袍中微露透深青。雕鞍侧坐,青玉勒马轻迎。葵花宝镫,振响熟铜铃。倒拖雉尾,飞走四蹄轻。金环摇动,飘飘玉蟒撒朱缨。锦袋石子,轻轻飞动似流星。不用强弓硬弩,何须打弹飞铃。但着处,命归空。东昌马骑将,没羽箭张清。
宋江在门旗下见了喝采。张清在马上荡起征尘,往来驰走。门旗左边闪出那个花项虎龚旺。有诗为证:
手
水浒传 · 第七十回 ·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该小说以北宋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下面将介绍第七十回的内容:
张清的英雄形象:《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中,张清以其卓越的战斗技巧和英勇无畏的性格,成为了故事中的一大亮点。张清不仅善使飞石,其百发百中的武艺更是让人赞叹不已。他的战斗风格直接且致命,常常能在战斗中取得显著的成效。
张清的副将伙伴:张清除了本身的武艺超群外,还有两位勇猛的副将——花项虎龚旺与中箭虎丁得孙,他们的存在使得张清的战斗力更加不容小觑。两人各自擅长不同的武技,共同协助张清在战场上取得了不少胜利。
张清的战术策略:尽管张清本身武艺高强,但在与对手的交锋中,他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术智慧。例如,在对阵卢俊义时,张清能够灵活应对,多次利用地形和天气优势,以及巧妙使用武器,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张清的战绩:《水浒传》中关于张清的战绩记载并不多,但从他的几次战斗中可以看出,他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单挑还是团队作战,张清都能发挥出关键的作用。
张清的影响:作为梁山好汉中的一员,张清的形象也深深影响了后世读者对于忠义和英勇的理解。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武侠史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坚持正义。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以下还有一些其他建议:
- 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在阅读《水浒传》时,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人物行为和故事发展的逻辑。
- 关注人物性格发展: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发展轨迹,通过分析这些细节可以更深入地体会故事的魅力。
- 探索文化内涵:《水浒传》不仅是一部武侠小说,它还蕴含了许多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元素,值得细细品味。
《水浒传》中的第七十回“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展现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战斗场面的精彩片段。通过对这一回内容的详细介绍,不仅可以了解到张清这位英雄人物的非凡技艺和勇猛精神,还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侠义精神和战争的残酷。这部作品不仅娱乐性强,还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