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鼓瑟花间听,红灯低照新妆靓。侍婢唤行云。高唐曾见君。
玉笼香雾绕,怕见青铜晓。井上辘轳声,翻教睡画屏。
菩萨蛮 · 即事
介绍
菩萨蛮·即事”是一首词,由宋代的辛弃疾所作。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看到的景象,表现了他深深的感慨和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以下是对该词更详细的介绍: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以其豪放派词风著称于世,作品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辛弃疾的生平与他的词作一样,充满了激情和壮志。他在金朝入侵南宋时期担任过主战派将领,但因政治斗争而被迫退隐,最终在晚年重新出山。
词作内容:词的第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通过春风吹拂下盛开的花朵,生动勾勒了春天的景象。第二句“绿水青山枉自流”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哀怨。第三句“我见青山多妩媚”则是辛弃疾个人的感慨,通过“多妩媚”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第四句“却道天凉好个秋”则是一种反讽,表达了尽管外界环境看似凉爽宜人,但实际上内心却是寒冷的,暗示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的忧虑。最后一句“何妨吟啸且徐行”,展现了辛弃疾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超脱的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和从容。
词的意境:这首词整体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情感和哲理意味。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通过这些元素表达了辛弃疾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于时代变迁的反思。
‘菩萨蛮·即事’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也是辛弃疾对生活、对自然及对国家命运深刻感悟的真实反映。
相关推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独自在花前弹奏瑟曲的情境,同时描绘了她新妆靓丽的形象。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使整首诗富有韵味和深度。 诗句: 1. 花前鼓瑟花间听,红灯低照新妆靓。 - “花前鼓瑟花间听”描绘了女子弹奏瑟时的场景,花前鼓瑟,即在花旁边弹奏瑟。花间听,形容她专注地倾听瑟声。 - “红灯低照新妆靓”描述了女子新妆靓丽的形象,红灯低照,形容灯光微弱而柔和。新妆靓,指女子的新妆容美丽动人。
【注释】 珊瑚:指珍珠。镂:雕刻成花纹。枕:枕头。 双鸂鶒(yì):一种水鸟,也作鸳鸯。 陈思:晋傅玄的字。《世说新语·文学》:“傅玄每与诸儒论难,诸儒皆服。” 【译文】 绣有双鸟的枕头,是陈思的遗物吧?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上片写诗人在病榻上对亡女的回忆。起二句写亡女生前的生活,用“珊瑚镂枕”和“珠阗细”两个意象来描写亡女的富贵生活,而亡女却“盘云散泽香衣腻”,即穿着华贵的衣服,香气浓郁
【注释】 ①嘉文:指书信。小裹双丝纽,指小封套上系着双丝纽扣。②单窝:单被窝。孤眠久,孤独地睡觉很久了。③泪浥(yì)口脂融:眼泪沾湿了口脂,溶化了。④花函:用花朵装饰的盒子。⑤短帔(pèi):古代妇女穿在内衣外的短外衣。⑥相思字:相思的字句。⑦银烛夜来新:晚上点着银烛。⑧深怜抱枕人:深深怜爱抱着枕头睡觉的人。 【赏析】 这首词以“即事”为题,抒发了一位女子对远去丈夫的思念之情。
诗句: 沟头流水山头雪。 春江几度迎桃叶。 译文: 沟渠边溪流潺潺,山脚下雪花飘飘。春天的江水一次又一次地送别了桃花渡上的行人。那渡口边,江花烂漫如海,美得让人心醉。 注释: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天江畔的美景。 - “沟头流水山头雪”形容了春天的江畔景色,既有流水的声音又有雪山的洁白。 - “春江几度迎桃叶”中的“桃叶”,可能指的是渡口边的桃花
丹枫叶叶迎春小,锦茵开处香鸾绕。银扇隔雕栊,灯花百子红。 檐前乌鹊曙,休遣催妆去。赋得夜来珠,昭容揽镜馀。 注释: 丹枫叶叶迎春小 - 红色的枫叶在春天里显得格外鲜艳。 锦茵开处香鸾绕 - 锦制的垫子打开后,香气缭绕,仿佛有鸾鸟飞绕。 银扇隔雕栊 - 用银色的扇子隔着雕花的窗户。 灯花百子红 - 点亮的灯光下,灯芯上的油滴像一朵朵红花。 檐前乌鹊曙 - 屋檐下的乌鸦在黎明时分开始叫唤。
【注释】 雕篮:装饰精美的篮子。 压花毬小:压成花朵形状的小球,即花球。 金箱叠锁珠丝绕:指用金银制成的盒子层层叠放,并被珍珠和细丝环绕。 花烛满帘栊:在窗户上挂满花烛,照得室内通亮。 双樽琥珀红:指两个酒樽,其中一个盛着琥珀色的美酒。 芙蓉清漏曙:早晨的荷花清香,漏壶滴水声清脆悦耳。 晓凤衔烟去:早晨有如凤凰一样的鸟儿飞走。 慢撒帐头珠:慢慢打开帐子上的珍珠,散发出香气。 香奁贮有馀
【解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阕写闺中人对丈夫的怀念,下阕写闺中人对春天的依恋。此词用典贴切,意境清雅,情感真挚,是一首佳作。 【答案】 药栏勾堕衔钗雀。雀钗衔堕勾栏药。花落画屏纱。纱屏画落花。晓山关雁绕。绕雁关山晓。人远惜残春。春残惜远人
【注释】 铜甃:即铜钱铺,古代一种兑换货币的场所。软铺:柔软平整如床。深巷:幽僻的小巷。摇金:摇曳的金色柳条。爚(yù)篝(gōu):点燃篝火。薄雾:轻烟缭绕的烟雾。半掩门:半开的门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女子思念远人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词一开篇便写“铜甃”上的春花飞落。这两句是写眼前之景。从“飞红浅”看,春天已经过去;从“铜甃软”看,铜钱已用完了。这两句既写出了时间、季节
注释: 去春三鸟栖来曙。曙来栖鸟三春去。 边塞绝秋千。千秋绝塞边。 错弹哀抵角。角抵哀弹错。 楼倚谢娘秋。秋娘谢倚楼。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宁静的边塞生活图,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仿佛看到了边塞生活的平静、安宁、和谐,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诗的前两句“去春三鸟栖来曙。曙来栖鸟三春去”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结束,以及鸟儿的栖息和飞翔
井干双断金丝绠。绠丝金断双干井。 城上响啼莺。莺啼响上城。 绮园南去骑。骑去南园绮。 迟日坠鸣机。机鸣坠日迟。 注释: 1. 井干双断金丝绠:井干是古代一种建筑结构,这里指井干式木栅栏,双断指的是两段断开。金丝绠即用金丝编织而成的绳索,用来系住井干。 2. 绠丝金断双干井:绠丝金断表示绳索断了,双干井意味着两段井干了。 3. 城上响啼莺:城上是指城墙之上,莺鸟在城墙上啼鸣。 4. 绮园南去骑
【注释】 簸钱:掷骰子。金压花裙,指用金箔装饰的裙子。斗钿车,钿为古代镶嵌在车饰上的彩色花纹。孤,单、独。当垆,卖酒。 【赏析】 《菩萨蛮·即事》是北宋文学家苏舜钦的作品。上片写一位贵夫人独自坐在酒店前,饮酒作乐。下片写这位贵夫人的孤独寂寞的生活。全词以贵夫人的口吻写出了富贵荣华生活的空虚无聊。 “簸钱金压花裙唾”,贵夫人在酒店里掷骰子,金压花裙被唾沫弄脏了,于是贵夫人便把裙子脱下来擦拭。
熨香沉斗珠绳屈。 屈绳珠斗沉香熨。 花鸭睡笼纱。 纱笼睡鸭花。 译文: 沉檀香木的斗被压在枕头上,仿佛珠子一样弯曲。 斗被压在枕头上,如同珍珠一般弯曲。 花鸭子被放在纱笼中睡觉,纱笼被放在鸭子身上睡觉。 纱笼被放在鸭子身上睡觉,鸭子被放在纱笼中睡觉。 注释: 1. “沉香”是一种贵重而香味持久的香料,这里用来比喻斗的形状和质感。 2. “屈绳”指的是斗的形状,弯曲的线条像是绳子一样。 3.
《菩萨蛮·即事》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花为媒,借花写情,表达了一种凄迷怅惘的情怀,语言优美,意境幽雅。 烛盘深影春围曲,曲围春影深盘烛。迷路入花溪。溪花入路迷。枕函空覆锦,锦覆空函枕。遮莫苦栖鸦。鸦栖苦莫遮。 注释: - 烛盘深影春围曲:蜡烛的影子映在春天的花丛中间。 - 曲围春影深盘烛:蜡烛的影子被花丛围绕。 - 迷路入花溪:迷失在了花丛中的小路上。 -
【解析】 本题考核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的把握,是一道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从意象、意境、手法、情感等角度思考。此诗的关键词有“刺桐花”“高桥寺”“魂断”,这些关键词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要体会出诗人对刺桐花的喜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 “刺桐花满高桥寺”,诗人登高桥寺远望,看到一片繁花似锦的刺桐花,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事词。“刺桐”指木棉花
注释: 小姑村映青溪晓。晓溪青映村姑小。 家是就矶斜。斜矶就是家。 返舟莲棹远。远棹莲舟返。 侬识旧娃宫。宫娃旧识侬。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的诗,诗人用优美的词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首两句“小姑村映青溪晓,晓溪青映村姑小”写景生动,将一个宁静美丽的清晨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以“小姑村”为背景,描绘出一条蜿蜒流淌的青溪,溪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晨雾缭绕
【注解】 上潮春涨西陵望。望陵西涨春潮上。寒雨渡来难。难来渡雨寒。燕泥衔断槛。槛断衔泥燕。时苦作蚕丝。丝蚕作苦时。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独居深宫的女子思念远出在外的丈夫的情景。上片写春景,下片写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情景交融,感情深沉。 “上潮春涨西陵望”,春天到来,春潮上涨,诗人登上西陵山头极目远望。西陵,地名,在湖北宜昌市西南。这句写出了作者登高望远的开阔胸臆和春日景色的迷人。
【注释】乌椑树:一种树木,其果实可食。厢旁:旁边。阴阴:阴暗的样子。何若:如何。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女子幽怨的闺情词。上片写女子在路边看到一棵乌椑树,树下有一块木板,她坐在上面等心上人,心中百感交集。下片写她等了很久,不见心上人来,只好独自伤心。全词以女子的口吻写,语言清新明婉,富有情趣
【注释】 菩萨蛮:唐代教坊曲,本名子夜歌,后用为词调。即事:触景生情,即景而赋。渡淮:渡过淮河。 【译文】 轻帆在亭前驿落下,驿前亭落的帆轻。红露润湿了花窗,花窗润湿了露水红。 渡过淮河临雨到傍晚,傍晚雨临到淮河渡。长越过莫愁湖,莫愁湖畔的乡愁长。 【赏析】 《菩萨蛮·即事》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人在暮春时节,乘船沿江而行,看到两岸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